通知公告

福建省立医院技术创新奖简介

发布时间:2012-11-08 18:02  点击数:

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扑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较高的脑卒中等致死、致残发生率,2007年美国心律学会(HRS)公布的房颤导管消融专家共识指出,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如对一种以上的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无效或无法耐受,即可以考虑导管消融治疗。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也明确推荐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导管消融可用于预防房颤的复发(IIa适应证)。2006年,中国房颤治疗目前的认识与建议中也指出对于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75岁,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左房直径<50mm),导管消融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隔离(CPVA术)已成为房颤导管消融的主要方法,术中准确地确定肺静脉前庭与左心房的交界部位及其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如左心耳、房室环等)、评价消融线的连续性都需要详细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心内膜激动时序的精确标测,以明确心动过速的机制,包括其起源部位(异位兴奋灶)、出口和慢传导区的部位(折返),并确定消融部位或线径,这些也需要了解心脏解剖特征(包括手术疤痕)及其与心动过速的关系。心脏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的应用对明确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成功导管消融有很大帮助,目前应用的有电解剖标测系统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EnSite Array和EnSite Navx。另有磁场导航系统CARTO。

我院心内科在全省最早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术及相关研究。2009年以来,陈林主任带领的团队运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 NavX,Verismo)及三维非接触标测系统(Ensite Array)导引,完成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术、环肺静脉消融术(CPVA术)20余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先心外科修补术、风湿性心瓣膜病换瓣术后的大折返性房速、房扑4例,均达到根治效果。我院消融手术例数及成功率居全省领先,三维标测系统应用及研究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