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

【抗疫援莆】“福建拥有一支高素质重症救治队伍”——福建省立医院医疗队攻坚最后“重症堡垒”

发布时间:2021-10-15 10:55  点击数: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重症病房(ICU)是火力最密集的主阵地,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时时上演生与死的拉锯战。福建省立医院抗疫援莆医疗队在定点医院全面负责重症病房的救治工作,精心治疗、悉心护理重症患者,给国家专家组留下深刻印象,专家组评价“福建拥有一支高素质重症救治队伍”。

 

不同的战场,同样的担当

医疗队进驻定点医院的第二天就开始筹备重症病房。曾经参与援鄂抗疫并作为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抗疫巡查组指导专家,我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于荣国教授,带领省立重症团队与来自莆田多家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同道共同努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筹备到开科收治重症患者,并迅速制定了诊疗流程、主责医生负责制、床旁查房和交接班制度、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等,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同质化的治疗。

从福州到武汉,到莆田,更换的是地点,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于荣国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最精锐的重症团队带过来,把最先进的技术用起来,把最严谨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设定患者每日病情要点核查表,连续评估,专人管理。秉承专业精神,发挥专业特长,以重症思维为导向,以流程化管理为核心,多学科协作,在病区开展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支气管镜检查、重症超声评估、深静脉穿刺等危重症患者救治技术,连续动态评估患者,做到精准施治,助力患者早日康复。省立重症医护团队对危重患者血液动力学、呼吸力学以及各器官功能的精准评估以及精细化治疗和护理受到国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于荣国查看患者情况

 

尚秀玲向国家专家组做危重症患者病例汇报

 

守住生命最后防线

贡献省立重症力量

9月18日早上5时,一位从普通隔离病房转到ICU的81岁患者,出现了极度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仅70%,并伴随血压下降。治疗团队在还未来得及配齐气管插管所必备的正压头套等三级防护设备情况下,立即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紧接着进行精细化容量评估—液体复苏—升压药物的救治以及气道管理等,患者的情况终于在短时间趋于平稳。

紧张有序的抢救工作刚刚告一段落,另一位83岁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又牵动着大家的心。危重症患者分型相同,但危重程度却截然不同,对救治的要求也不一样。该患者接受高流量吸氧和清醒俯卧位之后,呼吸困难程度仍不能缓解。在国家专家组的指导下,立即决定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通气,但患者仍然出现持续低氧,人机对抗。队员们又一次经历更加严峻的考验,“滴定式治疗”重启,镇痛—镇静—肌松—俯卧位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历经20天的艰苦奋战,患者终于脱离了呼吸机,拔出了气管插管。当患者逐渐康复,向队员们露出微笑道谢时,队员们也会心的笑了,此刻,所有的辛苦化作了欣慰的瞬间。

 

医疗组开展工作

 

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重症护理在ICU可谓举足轻重。作为重症护理组组长的陈巧玲组织全体护理队员有条不紊落实护理工作,建立科内三级护理管理体系,根据每日诊疗计划展开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护理组开展工作

俯卧位通气治疗是新冠患者救治的必要手段,当那位81岁患者在病情最危重阶段,无法耐受仰卧位,持续了长达72小时的持续俯卧位。护理团队每小时进行十个部位以上的皮肤轮换减压处理,每两小时对患者进行俯卧位状态下的左右侧体位变换,在精细的护理下患者的皮肤零损伤。

为了预防血栓,增强肌力,护理团队还积极实施早期康复锻炼计划,从早期的床上驱动泵结合四肢被动按摩,到气管插管状态中的床上脚踏车和下床活动锻炼等。除此之外,对于莆田当地重症患者的特殊心理文化需求,和当地护士们结成跨文化护理同盟,解决老人进食和焦虑问题。

危重症患者拔管撤离呼吸机清醒后,队员们即联系家属与患者视频交流

细节决定成败,两位危重症患者的成功脱机是重症医护团队“守”出来的结果。在新冠肺炎防控最前沿阵地,我们在红区高强度持续作战20余日,终于迎来了危重症患者生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