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损害,时间≥ 3个月,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着肾功能下降,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产物潴留可造成多器官受累,胃肠道症状为CKD患者常见并发症,且贯穿于整个病程,主要表现为纳呆、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胀、便秘等,严重影响病情预后,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那慢性肾脏病为什么会并发胃肠道症状呢?从中医角度来看: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不仅生理上互为滋养,相辅相成,在病理上也同样互为因果。肾脏病日久,脏腑功能衰退,水液代谢失司,湿毒浊瘀内蕴,阻碍气机升降,脾气不升,失于健运,故见纳呆、腹胀;胃浊不降,上逆于膈,故见恶心、干呕、反酸;气水壅滞,大肠传导失司,故见便秘;反之,脾胃功能衰退,脾虚无力运化,气血生化乏源,无力滋养先天,又因脾胃功能失调,更使药物难达病所,肾脏损伤亦更加重。
慢性肾脏病并发胃肠道症状,初期主要以脾肾气虚为主,表现为轻度周身乏力、腰酸膝软、面色萎黄少华、食欲欠佳、食后腹胀、恶心、夜尿频多;随着肾脏功能衰退,湿浊血瘀等代谢产物蓄积,气虚及阳,故见周身乏力更甚、腰酸膝软、畏寒肢冷、纳呆、恶心呕吐、肢体浮肿、小便短少、大便溏泻为主的脾肾阳虚之象;病情持续进展,正气日益虚损,邪实日益炽盛,最终阴阳离决,病情危笃。
因此慢性肾脏病并发胃肠道症状,以脾肾两虚为本,湿浊血瘀上逆于胃为标,本虚标实,临床中药治疗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和胃降逆”为法,方药上常配伍黄芪、白术、党参、太子参、茯苓、薏米、芡实、莲子等健脾药,亦可根据症状配伍紫苏、半夏、佩兰、竹茹、砂仁、木香、枳壳等和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