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认识蛋白尿?

发布时间:2024-05-11 10:36  点击数:

蛋白尿,即尿液中含有过量的蛋白质,是肾脏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那么,中医又是如何看待蛋白尿的呢?这里我们来解读中医对于蛋白尿的认识,同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中,蛋白尿的概念并未直接提及,因为在古代中医没有现代的尿检技术。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代医学的认识和中医理论,将其与一些中医的病证相关联。蛋白尿的出现与肾功能的损伤有关,因此会被关联到中医腰痛、肾劳、水肿等相关症状和疾病的范畴中。肾主骨生髓,主藏精,其华在发,开窍于两耳,通于二阴,腰为肾之府。肾虚可能导致腰痛,肾虚亦可因蛋白尿引起;肾劳在中医中是指肾虚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疲劳、腰酸、尿频等。肾功能不全,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泄漏出来,就会出现蛋白尿。蛋白尿是由于肾脏滤过功能障碍,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长期蛋白尿会使肾脏功能进一步下降,可能出现水肿。

1)脾虚和“脾不升清”。在中医中,“脾”并非指现代医学的脾脏,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消化、吸收、运输等功能。中医经典《内经》中有“脾者,五谷之官,胃者,仓廪之官”。这就好比脾是一个工厂,胃是原料仓库,而五谷就是原料。脾的功能就是处理、提炼这些原料,将其转化为身体需要的精微物质。当脾虚时,这个“工厂”的功能就会减弱,原料不能被充分利用和转化,就会以精微物质的形式(蛋白质)从尿液中排出,形成蛋白尿。

2)肾气不固。在中医理论中,“肾”是存储精气的脏器。类似于一个储水库,肾是人体精气的储存地。《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主水。这就好比肾是一个管理水源的大坝。当“肾气不固”时,就好像大坝出现漏洞,不能有效地储存和利用“水源”(即精气),那么这些“水源”就会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从而导致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