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个故事成为昨天之后,我们不会忘记在某个时间段,抑或某个瞬间。我们无法不钻时间的缝隙,感动便在一些线线细嫩的蛛丝马迹中,纵横人生。人们老在找生活的碴子,或因此为难自己,或什么都不满意,让人有种不必相信一切都太美好的感觉。而生活总是在人们尝尽酸辣苦涩之时,倏然赠予一份甜蜜之味,让人觉得一切其实都挺好。
2014年春,29区血液科的护士长办公桌上积着叠厚厚的贺卡,看着那一封封熟悉的护士的名字跃然纸上,我们陷入了沉思……
在现在医疗环境下,对部分病患而言,无论什么事,护士所做的一切,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然而当他们有什么不如意就把埋怨强加在护士身上,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屡屡告诫自己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孙某某,一名淋巴瘤患者,便是送那叠贺卡之人。他是一位在血液科前前后后住院约大半年光景的难缠老先生,也是位古稀之年的倔强老党员,妻女身体不便,自己亦病魔缠身,但几十年的积习作风及作为一家之顶梁柱的担当与责任,使他身上有股古板与傲气。平时当日的治疗完成后,他总喜欢背着手在病房走廊来回踱步,脸上一副似在思考什么大事一般凝重的表情。
起初,我们与他接触相处仅限于平时的治疗护理,对话总不过是“早上好”“您好,现在我们要开始挂瓶了”之类礼貌性交往。他对我们说最多的是“护士,马桶堵了,找人来修一下”“护士,隔壁床小弟等轮椅去做心电图,都一个小时了,能不能催一下”“护士,医生在哪里”等一些必要的交流。随着住院次数增多,他的话明显变多,但更多的却是意见。早上查房,在输液的时候,甚至他在走廊踱步时候,都会逮着空隙,向我们或是抱怨昨天新入院的隔壁床家属太多太吵;或是抱怨热水供应不合理,使得他早上起床洗脸还要用热水瓶的开水;或是病房楼梯口有人在抽烟,烟头很多要求护士要加强管理;或是护士都太忙,只能匆匆应付他……总之不是今日这儿有问题,就是明日那儿有问题。甚至连保洁阿姨做卫生他都能提出几点意见,如污物间生活垃圾运送不及时,夏天蚊虫多等等。稍微不注意,他就一纸建议书把我们反映到了相关部门……
说实话,这样的病人对我们来说就是个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他炸个片甲不留。这件事更使我们对他加深了警戒之心,就怕一不留意又被反映。对他也是敬而远之,甚至如非必要都不想和他多说一句话。每回他来住院,必会追问我们之前所建议之事是否解决,一副典型谁也别想忽悠我的老学究样子。
我们谁都没想到他竟会在春节给我们寄来贺卡,更不知他竟何时记住了我们大部分护士的名字。他的经济并不宽裕,而且在当前这倡导节俭风行的大前提下,这个古板的老先生竟会给我们送来这样一份祝福。贺卡上,不同的人他还有不同的话,言辞间尽是感恩之情,比如感谢某某护士在他发烧时,整夜奔波照顾他;感谢某某护士总是会耐心地听他讲话;甚至还有感谢护士替他打针抽血不会疼……其实这些事,护士本人也不记得了,但他却能如此清晰记得并心怀感恩,和他往日里挑刺的形象简直相距甚远,反倒是显得我们之前是小人之心了。
泰戈尔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
对于我们护士这行,能做到让病人不抱怨,不责骂,不怨怼已是认可,而孙先生虽然只是寄份贺卡,可其中的情义却足够让我们忙碌的工作有了价值,也有了幸福感。
现在,他再回来复诊时,还会到病房来看看,顺便和我们聊聊近况,彼此敞开胸怀聊天,大有“一笑泯恩仇”之感,即便他依旧如此古板严肃,可现在看来却还多了分坚强而慈祥的老者之态。
生活便是这样,从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怀着积极感恩之心迎接生活。也许车水马龙、声色犬马的世界令我们对于感情的体会已淡漠许多,但我们仍然会为这样一个美好的情景所感动———人始终是立足于实在的大地上生活,只要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健健康康,便就能令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和喜悦。(血液科 张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