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说,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几遍,却不允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省立”与我更是如此,我想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无关风月,当你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就只剩下爱了。我如何不爱她呢,她可是我青春和梦想的所在,承载着我要牵挂一辈子的纯真岁月。
2006年的8月,我走出校门,从天府之国来到八闽大地,在行政办公室开始了我的“省立”生涯。我在那年的日记中写道:因为“省立”我们从天南海北聚在了一起,从此都将在一起,一年有8760个小时,除去睡觉的2920个小时,在省立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是3651个小时,占62.5%,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是2189个小时,占37.5%,所以,我们更要像家人一样相亲相爱。人生的相遇真是难得,在众多因素中因为一些相同,我们相聚在一起。身边的人,无论以什么样子的身份存在,朋友,甚至敌人,都是缘分, 感谢他们一直在我们身边,用不同的方式陪伴我们成长。这一路走来,就像2013年春晚中毛阿敏唱的那首经过岁月沉积的《幸福》:幸福是风霜雨雪都经历过,再把阳光收获。
医疗行政工作,没有医生抢救生命的神圣悲壮,也没有护士守护健康的感人肺腑,但我们同样有白大褂的神圣责任,有燕尾帽的圣洁光环,同样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光荣使命。相对于“忠于职守、精于细节、善于沟通、敢于担当”的办公室工作精神,我更喜欢“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这八个字,如同那段无华的句子: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简单了;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了。医院办公室作为参谋政务,管理事务、服务上下,协调各方的中枢机构,千头万绪。接待工作,方方面面是否都考虑到了,协调好了,对于突发事件能否灵活地化解,比如视频在U盘里有可能播放不出来,一定要拷在桌面上。文秘工作,是否有创新性地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宣传材料,一定要多检查,多校对,不能犯低级错误。对于把死者遗像放在你桌上的家属,或者坐在你凳子上声称“见不到领导,我就死在你这里”的老伯,都要进行妥善地处理。于是,我们常常需要问问自己“这件事情我真的尽力了吗?”“可不可以做得更好?”记得有一个患者家属来院反映,因为常规制度和上级制度间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医疗行为无法解决。最后通过我们努力地和上级部门沟通,这位家属的问题得以解决,看着他感动得都快哭了的神情,我感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这八个字的分量。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去多想一点,多做一步。“制度”不是推脱的理由,因为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完善制度”,也就是因为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矛盾,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要“完善”。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很多时候,在所谓的“制度”面前是很无能为力的,我们永远都会感激那些在困难时刻拉了我们一把的人。
我们每个人在青春的道路上都会有沟沟坎坎,都会有磕磕绊绊,都会有风风雨雨。习总书记回忆陕北七年上山下乡的青春岁月时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炼。艰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我的“省立”生涯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年月,包括那些不被理解,不被信任的痛苦经历,真的是一笔财富,激励我们发奋向上,督促我们快速成长。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作也。
2013年,进入我来省立的第八个年头。八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曾经满怀希望,也曾经血气方刚,曾经彷徨迷茫,也曾经委屈无助。各种滋味尝过以后,现在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因为我明白无论你所处的位置多么的好或者多么的不好,无论时局多么的复杂,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好好做事,踏实做人。拼命做人,拼命做事,不是为了看到上司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脚下的路是由我们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这样我们才能临危不惧,才能底气十足,才能从容淡定。
这是我所经历的青春洗礼,我满怀喜悦和惆怅的青春成长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讲述的故事,我依然满怀热情,立志做个优秀员工,因有栉风沐雨,才有春华秋实。
(院办 孔凡丽,本文获院团委“我的青春在省立”主题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