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血液科剪影--阳春三月里的无声战斗

发布时间:2007-05-17 00:00  点击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让人们感受到阳春三月的美好与惬意。然而,对我院新组建的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来说,刚刚过去的三月却是紧张而又忙碌,甚至充满了风险与挑战的。在全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两名极其危重的白血病患者相继得以成功抢救,主任医师陈碧云更因此创下连续72小时守候病房寸步不离的“战斗纪录”。“精于医术,诚于医德”的省立院训在血液科这一团结忘我、无私奉献的新生团队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诠释。

3月初的一个早晨,血液科病房一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上洗手间时突发畏冷寒战,随即晕厥。正在进行晨会交班的陈碧云主任、张瑞春护士长及责任护士陈清等医护人员闻讯火速赶到其床边进行抢救。患者粒细胞计数为零,高热41℃,血压测不到,考虑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病情非常危急。

“建立静脉通道,两路输液,物理降温,给氧,心电监护,测血氧饱和度,做血培养,检测肾脏功能……”在陈碧云主任的果断指挥下,十余名医护人员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分秒必争地展开抢救工作。直到次日凌晨,该患者的生命征才略为稳定。

三天后,患者休克纠正。但又由于粒细胞缺失导致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使用百帕呼吸机不能耐受,必须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然而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极低,这样的侵入性操作可能造成其出血不止、肺部感染加重直至死亡。又一道难题摆在大家面前。

陈碧云主任请呼吸科谢宝松、林明两位副主任会诊后,决定一方面继续维持抗感染、升白细胞、营养支持等有效治疗,另一方面为患者予以鼻导管与高频呼吸两路给氧。由于高频呼吸使用氧气筒作为氧源,因此夜班护士在不断处理各种医嘱及治疗的同时,还必须时时独自搬运并更换沉重的氧气筒,格外辛苦。

由于患者无法进食,完全依靠静脉给药维持生命。而其四肢严重浮肿,手指一压就是一个坑,还时常有组织液渗出,要建立并维持静脉通路相当困难。而其粒细胞缺失的病情又不允许做深静脉置管。因而无数次地寻找进针血管,重建静脉通路以保证持续给药成了血液科护士们三月里每日必行的“高难度功课”。尤其是责任护士陈清,真可谓不厌其烦,不辞劳苦。

在该患者长达两周的救治过程中,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同心同德,忘我工作,每日拖班拖点却毫无怨言。护士滕清霞患腮腺炎、陈纯患甲亢未愈,却始终坚守岗位。护士长张瑞春天天早出晚归,还时常替怀孕、生病的护士顶替夜班,一天到晚不着家,气得小女儿冲着她直嚷嚷。陈碧云主任干脆三天三夜坚守在病房里,24小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别说沐浴更衣了,就连梳洗和吃饭都顾不上。头发乱了就用无菌帽一“罩”了事,忘记吃饭则更是经常。一天中午,一位病人家属实在看不下去,主动买来一碗面条端到陈碧云主任面前,非要她吃下去不可。这份理解和关怀令陈碧云非常感动。抢救第四日,患者情况好转,她傍晚抽空回家洗了个澡,就又匆匆赶回了病房……

正所谓“功夫不负苦心人”。两周后,这名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倍感欣慰的血液科医护人员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一场与死神的战斗就不由分说地打响了———一年仅14岁的白血病女孩因迟发性化疗药物过敏反应,突发急性胰腺炎及感染性休克,血压下降、神志萎靡、心率高达160次/分、血糖高达60mmol/L,随后又出现室速心跳骤停及阿-斯综合征!

抢救,抢救,再抢救!

大家一刻也不敢怠慢,为挽救女孩的生命倾尽自己的全力!其间,心内科吴志勇医师多次应邀会诊,并在危急时刻果断采取心脏垂击、心外按压、电除颤等有效手段恢复患者的心跳及心律;陈林主任在班外时间亦带病前来协同抢救。消化内科林棱副主任则从患者消化道病变的角度提供有效建议,帮助制定抢救方案。

他科同仁的鼎力援助更增添了血液科医护人员勇夺“战斗”胜利的信心。五天后,患者病情好转,情况稳定。当大家得知这个福鼎女孩因父母离异、家中受灾,经济极其困难时,又纷纷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在用药、饮食等各个方面想方设法给予悉心照料。陈碧云主任更是自己掏钱为她买来人血白蛋白等昂贵药物进行治疗。

如今,这两名患者均已顺利出院。而我院血液科的医护人员们仍在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合力书写一个又一个“精于医术,诚于医德”的动人故事……(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