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真好吃呀!”秋天来了,福清小女孩彬彬捧着又大又红的柿子,吃得格外香甜。人们很难想象,从初夏到现在,这个年仅3岁半的小姑娘已经足足4个多月没有经口吃过任何食物。由于急性喉炎引发的急性支气管炎、食管胸膜瘘、食管支气管瘘、肺部感染、脓气胸等一系列凶险急症,幼小的彬彬一度丧失了正常进食的能力和权力,几个月来只能依赖静脉高营养来勉强维持随时可能消失的脆弱生命。而她持续两个多月不退的高烧甚至已经让万般无奈的父母忍痛做出了“放弃治疗”的残酷决定。
“彬彬的命是翁国星副院长给捡回来的,我们全家永远不会忘记他!”抱着如今已完全恢复健康的漂亮女儿,回想起当初偶遇翁副院长后的“绝处逢生”,彬彬的父母双双湿了眼眶。
今年夏天,彬彬因为急性喉炎导致喉头水肿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入院时发现其还伴有急性支气管炎,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先后施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然而年幼而虚弱的彬彬随即又发生食管胸膜瘘、食管支气管瘘,胸腔内大量积脓积液,反复高烧不退。要知道,除了严重感染,瘘口原本就是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炎症导致的组织腐烂使得瘘口的定位与修补变得非常困难。更何况彬彬还是“双瘘并存”,且年龄太小,体质极差。再加上瘘口位置过高,紧挨喉头,使得原本可行的食道置换(旷置)手术也变得无法进行。抗炎输液的保守治疗“治标不治本”,而手术治疗的风险和代价又太大。这样临床少见的特殊病情, 让医生们倍感棘手。
就在彬彬的父母在绝望中准备放弃治疗的时候,偶然得知并研究了彬彬病情的我院副院长,心外科主任医师翁国星教授的一句话,让这对心碎的夫妻重新看到了孩子生存的希望:“给我一个月时间搏一搏,不行的话,你们再回去不迟!”
接诊彬彬以后,翁副院长对其病情进行了反复分析,最终决定大胆采用电视胸腔镜下微创脓胸清除及瘘口修补,如无法直接修补就采用生物胶封堵的创新方法来解决孩子的瘘口问题。此外再将其昂贵的静脉高营养改为胃造瘘后直接注入食物匀浆,以便在保证孩子营养供给的同时节省大笔费用,缓解彬彬父母沉重的经济压力。
经过周密准备,翁国星副院长凭借娴熟精湛的胸腔镜微创技术,在消化内镜中心何利平主任的床边(术中)胃镜定位辅助下,为彬彬成功实施了“电视胸腔镜下微创右脓胸清除+肺纤维板剥除+食道瘘口封堵+胃造瘘术”。术后一周,彬彬成功地停用呼吸机并从住了两个月的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两周后,持续两个多月的高热宣告结束,体温彻底恢复正常;一个月后,气管切开插管拔除,完全恢复正常呼吸;两个月后,康复出院。翁国星教授的成功一“搏”,让这个不幸与死神打过照面的小姑娘幸运地回到阳光下,从此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