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省立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媒体看省立

【媒体看省立】福建省立医院:为就医做减法

发布时间:2019-03-01 15:12  点击数:

近期,我院朱鹏立院长接受《健康报》采访,《健康报》专题报道了我院为方便病人就医所做的努力,众多便民惠民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群众满意度。

 

“到超声科门口排队,前面有十几个人;到放射科门口,排了七八个人;再到心电图门口,也有五六个人。没脾气才怪。”对于这句患者投诉,福建省立医院院长朱鹏立记忆犹新,也正是这句投诉刺激了该院的信息化改革决心。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立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检查环节等就诊流程。医生开出检查单,患者一结算,就能在自助机上打印预约凭条,手机上还会收到检查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等短信提醒。多种多样的信息化便民惠民举措让患者满意度大增,目前,该院App和微信公众号用户数已突破80万人。

 

满足病人需求是改革立足点

 

“以问题为导向是核心。病人有什么需求,我们要想想,能不能通过互联网手段加以解决。”朱鹏立有个发现问题的好办法,就是每天早到医院半小时,四处“转悠”。

 

有两三次,朱鹏立在医院门口碰到行动不便的病人,家属把病人送到诊室非常困难。于是,他就琢磨,“怎么才能让病人从医院门口到诊室的最后几百米走得不这么艰难”。他把信息中心和后勤保障负责人叫到一起商量,尝试让病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预约平车轮椅,当病人到达医院时,医院工作人员已在门口等候。目前,该院首创的免费“院内滴滴”服务已经覆盖院内检查等各种运送环节。

 

在朱鹏立看来,信息化建设还要立足两个关键点,即以病人为中心和用数据作依据。

 

当下,自助取号机、自助缴费机、自助取报告机等设备已在很多医院普及,但不少医院的自助机长期闲置,窗口排长队的现象仍然存在,原因就是设备操作起来麻烦,对患者“不友好”。福建省立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琼瑶说,该院在信息化方面制定每一项新举措、推出每一项新功能之前,都会实地跟患者沟通,并召集院内相关部门集思广益。他们发现,一些患者看到自助机初始界面上的选项不知如何选择,便对初始界面做了简化,配上了图片,并加大了字体。为了让自助机上的医保结算更快捷,该院技术团队不断优化系统和算法。如今,该院自助机的使用率结合线上支付的比例达到90%,传统的门诊收费处已与住院收费处合并,只保留了几个窗口。

 

大数据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有效工具。福建省立医院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推行个性化的分时段预约后,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由57分钟缩短至16分钟;通过调整抽血窗口的人员排班和服务时间,抽血等候时间由38分钟缩短至10分钟;取药等候时长则由37分钟缩短至9分钟。

 

精细化管理还在加强

 

借助信息化手段,福建省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正从院内向院外延伸,从治疗向健康管理延伸。该院将健康教育纳入信息化轨道,在取药环节推送安全用药知识。只要患者取到药,扫一扫取药凭条上的二维码,药品名称、用法及说明书便会呈现在手机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院前急救的速度更快、管理更精细。患者只要戴上腕带,何时进入抢救室、介入室,都会被系统精准记录,成为患者病历资料中的重要信息。

 

信息化的优势自不待言,但也不是万能的。在福建省立医院,医疗智能语音云平台很受医生欢迎。利用这个平台,医生只要边检查边将结果读出来,语音识别技术就能瞬间自动生成电子病历。但是,朱鹏立强调,写病历不仅是一项事务性工作,也是医生记录临床诊疗思维的过程。尽管该院采用很多信息化手段帮助医生写病历,但是依然强调医生要有独立思考。

 

“我们要建成的互联网医院将包罗万象。但对互联网医院来讲,一定要在边界和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没有质量安全,所有的便捷都会产生风险。”朱鹏立说,基于此,该院在纯粹的服务性环节大胆应用信息化手段,而涉及医疗质量安全的部分,则在监管下谨慎实施。

 

朱鹏立坦言,虽然该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精细化管理程度仍然不够。“比如,医院一天六七千人次的门诊量,每天都跟超市一样熙熙攘攘。有的患者预约了10时30分就诊,但提前两个小时就来了。下一步,医院要跟患者加强配合,在发短信时强调一下‘预约时间是11时,在10时30分或者10时40分到达诊区候诊’就好。”朱鹏立的心愿是,通过更多的宣传和创新,让患者充分体验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