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省立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媒体看省立

【媒体看省立】全省首例!省立心外科专家不开胸,给患者心脏换主动脉瓣

发布时间:2020-07-13 16:22  点击数:

以下文章来源于福建卫生报 ,作者林颖

 

心脏瓣膜疾病是困扰老年人群的常见病,

它会影响心脏血液正常流动,

严重的会导致心功能异常、心衰等问题。

以往遇到此类问题,

时常需要开胸手术,

修补坏损的心脏瓣膜。

近期,

福建省立医院心外科一项微创手术的运用

可让患者免除开胸手术的痛苦。

听说要开胸 患者直摆手

今年50岁的王先生近来时常活动后气喘加剧,端午节前,他去福建省立医院检查,发现原来是心脏里的主动脉瓣出现较严重的返流,让通过这扇“门”的血液无法正常供应全身。接诊的心外科主任医师谢琦了解了王先生的病情后,建议他尽快手术治疗,修补主动脉瓣。然而,用传统的手术方式修补,需要开胸。一听要开胸,王先生吓得连连摆手,坚决不做。

“难道就没有更微创的手术来修这个瓣膜吗?”术前,王先生的儿子试探性地询问谢琦。

有倒是有,王先生儿子的询问,让谢琦想到了一种微创手术方式——3D全腔镜主动脉瓣置换。

它只需在身上打三个“钥匙孔”,在3D腔镜的帮助下,即可完成手术。可糟糕的是,主动脉瓣在心脏里的位置特殊——它紧贴胸骨,藏在心脏最里边,难于显露,而且所在的空间特别狭小,一直被视作全胸腔镜心内直视手术的“盲点”。

“用腔镜做这个手术,就好像是在隧道的远端修补一扇门。如果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失败。即使是国内最高水平心脏中心,也只是在年初才有些成功开展的案例。”谢琦说。见王先生和家属特别希望进行微创手术,谢琦决定根据多年来开展胸腔镜下各种微创心脏手术积累的丰富经验,配合去年引进的3D胸腔镜设备,为王先生实施3D全腔镜主动脉瓣置换。

 

微创伤口仅4厘米

术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动

要成功实施这项手术,首先得在术前准确定位主动脉瓣的位置,若稍有偏差,可能切口打开后,腔镜都无法准确伸达患处。为此,谢琦在影像报告、超声定位的帮助下精心设计定位点,并规划好患者的手术体位,以便最大范围扩大手术空间。

在麻醉科,体外循环及手术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采用经典的“三孔法”,选择右侧第三肋间切口作为主操作口,借助3D胸腔镜的帮助,医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视野变得更为立体。

5个小时,我省首例3D全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顺利结束。手术刀口仅4厘米,刚够要置入的生物瓣勉强通过。

 

心脏瓣膜中度以上返流 应早做治疗

人的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就像心脏中的4道小门,通过开合管理血液的流动方向和流量。一旦心脏瓣膜出现疾病,血液流动方向和流速、流量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心脏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有些是先天的,如主动脉瓣正常有3瓣,而亚洲人常常一出生就只有2瓣。

年轻时,这并不会对身体有太大影响,但时间久了,2个瓣膜因过度使用就会增厚、钙化,开合出现问题。

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后天因素也会导致心脏瓣膜出现钙化,影响开合。

当然,随着年龄增大,心脏瓣膜也会自然地出现退行性病变,出现“小门”关不紧的情况。

心脏瓣膜疾病多呈现慢性发展的过程,一旦超声检查发现心脏瓣膜返流出现中度(++)以上的情况时,就要尽早手术治疗。“如果拖延治疗,有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即使手术,效果也会差很多。”谢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