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更替,薪火相传。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由当年的条件简陋、学科单一发展成为体系完善、人才辈出的大型专科研究机构。随着心血管内科于2021年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我院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囊括心血管内、外科两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医院。
研究所从筚路蓝缕、深厚积淀,到如今的跃动腾飞和开拓创新,为了患者健康不遗余力,为了技术进步不懈追求,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些精彩的瞬间,历经风雨洗礼历久弥新。2022年1月29日,《福州晚报》在40周年回响专栏中专题报道:“从省心研所大楼落成起,本报记录福建心血管医疗事业的诸多重要时刻——40年180多篇报道 见证“心”路历程”。
以下为全文
1982年12月26日,创刊未满周岁的《福州晚报》在报耳显著位置刊登了《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大楼昨举行落成典礼》一文。
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是全国第4家具备独立机构和编制的心血管病专科研究所,挂靠福建省立医院。创建4年后,有了自己6层独立大楼。2013年,经拆除重建,新大楼落成。如今,靠近省立医院1号门的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大楼高达19层,洋溢着现代化气息,诠释着我省心血管医疗事业发展的历程。而《福州晚报》相关省心研所报道达180多篇,见证了诸多重要时刻。
医生施展抱负 晚报及时报道
心血管病病种多、发病率高,涵盖各年龄层人群。福建省立医院的心血管病治疗技术,历来走在全省前列。1978年,省立医院心胸外科升级成立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省心研所,后来两次盖起大楼,更是为所里的追梦人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平台。
1986年2月13日,《福州晚报》报道了省心研所举办科技成果展览会,总结、交流3年来医疗、科研、教学的成就,项南、程序、胡宏等省领导到场参观。
1996年6月20日,《福州晚报》报道了省心研所专家实施的全省首例“同种异体全心肺联合移植”手术通过省内外医学专家鉴定,接受手术者术后存活17天,为当时国内心肺联合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案例。
2001年1月24日,《福州晚报》报道了省心研所专家为一名47岁的心力衰竭患者安装我省首例四腔起搏器,患者术后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不再稍走路就气喘吁吁。
2018年11月30日,《福州晚报》报道了省心研所心外科专家奋战8小时,变换各种姿势,为一名17岁少女一次性解决罕见的心脏6种畸形。
……
85岁的福州市民俞良城十分感激省心研所专家多次救命之恩。
“真难想象,我父亲现在还活着。”俞良城的儿子俞晞感慨地说。早在1987年,时年51岁的福州电线厂工程师俞良城就因胸闷气促丧失劳动能力、痛苦不堪。经查,他心脏的一条冠状动脉完全堵死,照例没有救治希望。当时国内的心脏搭桥手术刚要起步。省心研所首任所长李温仁不放弃,请来美国专家一起主刀,取俞良城的大腿静脉,成功完成心脏搭桥手术。31年后,植入俞良城心脏的大腿静脉又堵了。手术台上,心血管内科郭延松教授运用先进的微创介入技术,创造性地往他当年堵塞的冠状动脉里放支架,再次救活了他。
▲郭延松教授(左二)为患者施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
“我现在还能骑着电动车满街跑呢!”俞良城笑着说。
盯紧医学最前沿 一代一代接续干
“省心研所创建初期,先进设备缺乏、手术耗材质量不理想、医生掌握的技术也有限,只有李温仁教授敢主刀心脏手术。”已在省心研所奋斗了39年的心外科翁国星教授还记得,当时多数心脏病患者动不了手术,即使是能做的手术,也必须在麻醉后把病人泡在冰水里,待体温降下后,医生在6~8分钟内迅速开胸、切开心脏完成手术。后来有了体外循环设备,能开展的手术类型多了,但一台手术从早上8点做到晚上8点是常有的事,体外手术切口一律从胸部延伸到腹部。
▲1975年,福建省立医院首台体外循环手术的术前讨论
省心研所的专家不满足于现状,在该所两位创始人——李温仁教授和首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胡锡衷教授的带领下,一代接着一代,从老一辈专家谢维泉教授、全国心血管内科“鲐背医者”颜光烈教授、“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浦晓东教授,到如今的专家团队……他们的目光始终盯着医学发展的最前沿,努力向前、从未懈怠,其中15位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温仁教授在高压氧舱指导研究生做动物实验
▲胡锡衷教授(右)正在查看胸片
▲心血管内科“鲐背荣誉”获得者颜光烈教授(右二)上台领奖
如今,省心研所的心外科手术技术几乎能治疗各种复杂疑难的结构性心脏病、心肌病、心梗以及心脏肿瘤。手术从单纯保命到追求损伤更小、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更好。
翁国星教授独立完成全国首部《电视胸腔镜手术学》专著,其施行的微创手术,下至1.4公斤的早产儿,上至80多岁的老人;韩涛教授在省内首先开展微创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和I型夹层的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翁国星教授(左二)进行电视胸腔镜再次三尖瓣置换手术
▲韩涛教授(左二)开展经典术式Bentall手术
省心研所心内科则从只有3种药可用,发展到现在可以通过微创介入等有效的治疗手段替代开胸手术,医治瓣膜、血管、房缺、室缺、房颤等与心血管相关的各类疾病。
郭延松教授开展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和重度二尖瓣返流的微创介入,技术居国内领先行列,施行介入手术的最大患者年过九十,近期还确诊了省内首例罕见的野生型ATTR淀粉样变心肌病;陈林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冷冻球囊导管房颤消融术,完成全省首例无导线起搏器Micra植入,开启福建省起搏器的3.0TMRI+超长寿命的新时代。
▲陈林教授(右一)正为68岁患者植入福建省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
目前,省心研所是我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结构性心脏病和大血管疾病等多个亚专业研究均占据省内领先地位,心血管内、外科均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它拥有全省首间“一站式杂交手术室”、全省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各种国际国内领先的设施设备,拥有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顾东风院士合作研究室、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与防治中心、心血管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全省首间“一站式杂交手术室”
实干+创新 解决百姓“心事”
“实干+创新,是省心研所的‘传家宝’”。实干体现在精益求精和坚持不懈。
35年前,俞晞上高二,他至今记得,俞良城所做的心脏搭桥手术是全省首例。为了确保手术成功,年过七十的李温仁教授先买了10头小牛练手。
而莆田人刘依姆的一颗心,30年来经历了省心研所三代专家的“接力”修补。1984年,她换了左边心脏的“阀门”,1995年该心脏“阀门”超期服役,再次手术更换。2014年,53岁的刘依姆的右边心脏“阀门”出了问题。前两次手术的主刀医生李温仁、张珍治已去世,接过手术刀的第三任医生翁国星教授“开心”大修,又取得了成功。
为了造福更多患者,省心研所的专家还注重把技术传播得更远。
1986年1月4日,《福州晚报》曾报道省心研所医务人员在李温仁教授、张珍治主任医师等的带领下,先后赴尤溪、莆田、仙游、泉州等10多个市、县医院开展心外科高难手术。他们还采取举办培训班,进修、短期参观学习和派上来送下去等培训方法,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省心研所的专家渐渐开始运用网络进行远程指导、学习交流,与基层、国内、国际同行的联系更多更紧密。
近日,记者走访省心研所,郭延松教授正在线上直播间里为一个全国性质的心血管病学术成果交流会致辞。
为了方便省内各级医院实现心脏专病诊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省心研所承担了省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和省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任务。2017年至今,省心研所还牵头成立福建胸痛中心联盟、全国首个省级心衰中心联盟、福建房颤中心联盟,已经通过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和心脏康复中心认证。
省心研所专家还将大爱播撒远方,让更多患者得到优质医疗服务。近年来,该所不仅开通绿色通道,接西藏林芝地区的先心病患儿来榕免费治疗,还在省内外广泛开展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先心病救助项目,救治了不少贫困先心病患儿。
▲开展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先心病救助项目
医学进步,解决百姓“心事”;信息传递,回应百姓“心声”。今后,《福州晚报》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我省心血管医疗事业的发展动态,生动记录医患双方的“心”路历程,及时给百姓带来更多更好的“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