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姚大叔(化名)体检时发现自己长了一个巨大的低位直肠肿瘤,而且很靠近肛门,当地医院告诉他手术切除这个肿瘤大概率无法保肛,只能终生挂着一个造口袋生活。
忧心忡忡的一家人辗转多家医院找到我院胃肠医学中心,并提出治疗的同时,保留肛门的正常功能的强烈愿望。胃肠医学中心的一站式多学科诊疗团队(MDT),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01 团队定方案 手术缓一缓
于是,姚大叔获得了“N对1”的就医模式体验:首先,胃肠外科团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检查评估方案;随后,消化内镜中心郑晓玲主任医师为他行肠镜检查评估肿瘤情况。
确定是罕见大面积直肠-肛管侧向发育型肿瘤——肿瘤位于肛门齿状线至距离肛门口10cm,而且环周生长,病变肛侧缘已突破肛门齿状线,病变面积大,血管丰富。
▲环周生长的肿瘤
“保性命还是保肛门?”考验着团队治疗方案抉择和手术技巧。通过内镜行ESD手术,可以保肛,但目前国内很少见此部位相同大小的肿瘤ESD手术报道,挑战极大。可通过外科手术,由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又将导致无法保肛,术后腹壁造瘘,生活质量将大大降低。
最终,经胃肠医学中心多学科讨论后,拟定先行内镜下微创切除,再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是否需要补充外科根治性手术。
02 内镜微创治疗,打赢肛门保卫战
手术当天,在麻醉科全力保障下,郑晓玲主任医师顺利通过内镜下微创切除直肠肿瘤的同时保住姚大叔的肛门,取得了这场持续10多个小时的“肛门保卫战”的胜利。术后观察创面无穿孔、出血,测量肿瘤标本大小约30✖10cm。术后病理证实直肠早癌 ,内镜下切除干净,无需追加外科手术。姚大叔欢天喜地顺利出院。
此次若没有及时发现治疗,将会发展为直肠浸润性癌,甚至癌肿转移,姚大叔将无法选择内镜下的微创手术,更不可能“保肛”。
郑晓玲主任医师提醒,年龄在40-74岁的居民都属于结直肠癌的筛查人群,即使没有明显不适或异常,也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肠镜,如家里有患肠癌的亲属,最好40岁甚至35岁就开始筛查。
我院副院长、胃肠医学中心主任薛芳沁教授表示,为高难度的低位直肠巨大肿瘤患者成功“保肛”,不仅体现我院消化内镜省内前列的技术实力,更得益于胃肠医学中心构建集预防、诊断、治疗、手术为一体的诊疗闭环,用最小创伤、最短时间、最优手段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薛芳沁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副院长,胃肠医学中心主任
福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福建省胃肠疾病微创诊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
福建省普外科重点专科负责人
学术任职: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促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TaTME专委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福建预防医学会胃肠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诊疗:
胃肠道肿瘤的精准微创手术治疗,在国内及省内创新性开展“腹腔镜下尾侧翻页式中间入路右半结肠根治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D2+10,胰后入路原位脾门淋巴结清扫)”,省内率先开展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辅助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同时致力于肥胖患者的外科治疗,在省内开展并推广腹腔镜下减重手术。
郑晓玲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胃肠医学中心副主任
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胃肠肿瘤预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会长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诊疗:
消化系疾病诊疗,特别是消化疾病相关内镜诊断及治疗。在消化道早癌、胃肠道粘膜下肿瘤、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包括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内镜诊疗方面造诣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