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重磅科研】国际顶刊发表!郭延松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再获突破,为缺血性心脏病诊疗提供新见解

发布时间:2024-05-09 17:58  点击数:

近日,我院郭延松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孙爱军教授团队合作,以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顶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中科院1区,IF:39.3)上正式发表了题为“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 exacerbation due to ALDH2 deficiency is mediated by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and prevented by leukotriene C4 inhibi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缺失介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规范的冠脉介入手术进行血管再通后,仍难以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者是导致心梗后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时代,从遗传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血管再通后残留心肌损伤的机制,以制定更好的治疗策略,是目前临床诊疗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小鼠、骨髓移植实验、细胞实验、蛋白组学、临床药物治疗和临床队列相关研究揭示ALDH2基因缺失通过内质网应激/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转移酶2/白三烯C4信号介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NETosis)进而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机制,研究聚焦临床问题,从遗传背景出发,为探究心肌I/RI的细胞机制和靶向NETosis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Konstantinos Stellos教授对该研究进行了充分肯定:“这项研究探究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机制并为靶向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进一步强调了在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考虑患者遗传背景的重要性。”

该研究得到郭延松教授团队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共同第一作者陈汉川博士研究生是郭延松教授2018级硕士,曾在硕士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2021年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孙爱军教授;参与作者之一张立炜是郭延松教授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亦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殷磊副主任医师为该研究临床心脏影像学部分提供了大力支持。

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郭延松教授的带领下,依托福建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心血管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两大平台,致力于冠心病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及心衰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近年获得多项国自然、省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重大项目)、省自然及省卫健委课题资助。团队科研实力雄厚,郭延松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36篇,其中JCR 1区6篇,2区13篇。郭延松教授团队人才济济,常年招收博士、招聘优秀博士后,培养博士后1名(获国自然青年基金资助),硕博士44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3人次,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1人次,多名硕士考入北协、复旦等名校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