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有“癌中之王”之称,是一种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
李依伯(化名)76岁时
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胰腺癌
在我院肿瘤与血液医学中心
进行个性化化疗后
已成功走过六年的抗癌之路
且目前身体状况稳定
六年前的一次体检,李依伯被发现胰腺占位,进一步检查考虑胰腺癌,做了根治性切除手术,并进行规律的化疗。
但在一次复查中,依伯的胰腺癌标志物异常升高,随后确诊为“胰体尾腺癌术后多发转移”。面对无法再次手术的困境,肿瘤内科刘振华教授团队决定采用个体化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依伯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我院肿瘤血液医学中心囊括了肿瘤内科、血液科、核医学等优势学科,为肿瘤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李依伯的情况,中心团队组织多学科讨论,深入分析和了解病情,为其选用最适合的化疗药物和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他的身体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为李依伯提供了全面的护理和支持,包括心理疏导、营养指导等,帮助他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如今,尽管已经82岁高龄,由于状态稳定,每次来门诊找刘振华主任复诊时,他常常选择步行前来。
科普
时间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并不高,仅排在第六、七位,我国发病率仅为6.5/10万。但胰腺癌死亡率却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5年生存率仅为5%。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速及西方化生活方式的普及,胰腺癌的发病率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上升。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胰腺癌因其发病隐匿, 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发展迅速, 常规放化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等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0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抽烟、饮酒、肥胖:一项吸烟对胰腺癌风险影响的荟萃分析显示,与从不吸烟的个体相比,吸烟者胰腺癌的相对风险增加。暴露于尼古丁和尼古丁衍生致癌物的PC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显著增强。酒精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有多种影响。长期酗酒会引发胰腺炎,反复发作的胰腺炎会使癌变率大大增高。胰腺癌也被称为“富贵癌”,体质指数(BMI)超过30kg/m2,患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02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研究发现,大量食用肉类(特别是烤肉)食品、大量食用含糖食物、每天喝两杯甜饮料(碳酸饮料)、每天食用甜水果酱涂抹面包、高食盐摄入量、摄入更多的大豆食品等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险性,而通过摄入富含柑橘类水果和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叶酸和蛋氨酸、维生素D的饮食可预防胰腺癌发病率。
03
疾病因素:长期2型糖尿病已被证明是胰腺癌发生的明确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如果糖尿病持续时间≥10年,2型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一项大样本量对照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20年者患PC的风险明显增加。多项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及慢性胰腺炎患胰腺癌的风险更高。
04
遗传:与其他癌症一样,胰腺癌是一种由遗传和获得性基因突变引起的基本遗传疾病。一级亲属如有罹患胰腺癌,其患胰腺癌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胰腺癌如何早发现
01
腹痛: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疼痛一般和饮食无关,起初多数较轻,呈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腹痛形式可呈多样表现。
02
黄疸:皮肤黄染,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黄疸。黄疸情况可进行性加重。
03
食欲不振:可出现不想吃饭,有些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亦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
04
消瘦、乏力: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的症状。发病后短期内即出现明显消瘦,体重减轻可达30斤以上,伴有乏力等症状。
05
精神症状差: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胰腺癌如何预防
1. 饮食指导
规律进食,忌暴饮暴食,避免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日常饮食需要注意肉、蛋、蔬菜、水果、粮食的合理搭配,不偏食、挑食,少吃煎、炸、烤制食品。
2. 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肥胖,保持良好情绪。
3. 不吸烟、不喝酒
不主动抽烟,主动远离二手烟;避免酗酒。
4.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
长期接触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学物质,患胰腺癌风险较常人高约5倍。在高危工作中需做好防护。
晚期胰腺癌患者用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的难点及热点,近年来,刘振华教授团队致力于在临床中探索不同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关于胰腺癌的临床研究,目前仍有在开展的一项《索凡替尼联合恩沃利单抗及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单臂、前瞻性、多中心二Ⅱ期临床研究》,该研究获得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认可,为晚期胰腺癌提供了多一种治疗选择,减轻经济负担。
肿瘤血液医学中心简介
肿瘤血液医学中心是我院首批成立的临床医学中心之一,现为全国放射肿瘤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核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示范基地)。在中心主任刘振华教授带领下,坚持“以疾病诊疗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阶梯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避免患者盲目就医,多次就医,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中心现有医生43名,其中主任医师12名,副主任医师17名,高级职称占比67.4%;博士9名,硕士26名,研究生占比81.40%;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4名。每年承担规范化培训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及研究生的教学和培训任务。近年来,中心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各级科研课题资助,总科研经费累计超过800万元,承担多项II-IV期临床研究。
一审:王华炜
二审:许陈玉
三审: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