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医学科技新星

发布时间:2006-02-13 00:00  点击数:

———记省运盛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张建成博士 

张建成博士工作于我院心研所内科,是福建省卫生系统跨世纪人才第三梯队人选,兼任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的秘书。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成果突出。《心房颤动电重构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获2004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雅施达对其影响》获200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而复杂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人群中总发病率高,大于75岁高龄者约占10%,器质性心脏病者AF发生率可达40%。AF不仅损害心功能,使生活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AF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长期以来AF的治疗十分被动,当前仍难以实施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原因是其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国内房颤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相当匮乏。

张建成博士率先在国内开展心房颤动重构现象临床特征及其分子机制的系列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心房颤动中L型钙通道分子重构的研究》、《阵发性、持续性心房颤动电重构相关钙通道基因表达的比较》、《氯电流相关通道在人心房肌的表达及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急性电重构临床特征的研究》、《慢性房颤患者电重构分子基础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组织重构临床特征的研究》和《心房颤动患者组织重构分子基础的研究》等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源期刊1篇,中华系列杂志10余篇。他还在国内率先以不同时间谱心房颤动病人为研究对象,多途径、多层面、多通道较系统地从电重构现象到机制,由浅入深进行研究,其结果能较全面地反映临床AF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结论对指导临床AF的防治有较大价值;在国内最早较系统报道人类心房肌急性电重构的临床特征,率先报道短阵快速心房除极即可引起人心房肌发生急性电重构现象;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率先报道钙离子拮抗剂能减轻心房急性电重构现象,降低继发AF的发作时间和发生率,对临床AF的治疗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为变AF被动治疗为积极预防模式的形成提供极有价值的线索;国内率先在心房电重构领域引入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较系统研究不同时间谱AF发生电重构的机制,发现急性和阵发性AF心房电重构是可逆的,是L型钙通道的生理性反应;慢性AF心房电重构是不可逆的,是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数量的减少,对临床医生理解慢性AF不能自行复律和把握防治电重构的适应症有重大意义;国内首次报道电重构相关离子通道数量减少,可能源于相关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的下调;L型钙通道的分子水平重构在心房电重构中起中心作用,KV4.3和Kir3.4等钾通道的分子重构是拮抗AF心房电重构时ERP缩短而代偿的结果,该结论为日后基因治疗靶基因的选择奠定基础;国内外第一次运用免疫电镜对电重构相关的离子通道在心房肌细胞分布进行精确的定位研究,发现这些离子通道不仅存在于胞膜,还存在于闰盘和胞浆内的T管系统。使离子通道在胞内和胞间的电传导作用被进一步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该成果系列论文一经发表就分别被《中国医学文摘》、《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目前为止,该成果系列论文先后被引用次数为20余次。

张建成副主任医师一贯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作风踏实,积极承担心血管疾病的繁重日常诊疗和急重症的抢救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事介入心脏学病学和心脏电生理学工作后,尽管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但为了患者的病痛能够及早、及时地得到救治,不顾射线对身体可能的伤害,仍未放弃这项介入诊疗工作。运用已熟练掌握的心血管病的介入诊疗技术,成功救治了诸多症状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等类型的病人。业务上还勇于创新,结合应用超滑导丝和导管鞘技术解决了多年困扰安置起搏器时无法经畸形头静脉送管的难题,该方法受到国内著名电生理专家的高度评价。(科教科 供稿)200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