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州的退休干部张老伯感到格外轻松和高兴。自从省立医院普外科游振辉副主任医师为他成功实施了“腹壁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以后,他再也不用像孕妇一样每日挺着篮球般大的肚子过日子了。
这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恢复快、效果好、复发率低至1%等优点,在医学界被誉为“里程碑”式的疝修补新技术。游振辉副主任医师于1998年在该技术刚刚引入我国时已在省内率先开展,至今已成功完成此类手术500多例。然而,像张老伯这样腹部疝口面积达17×20平方厘米,腹大如球的腹壁巨大切口疝病例在临床却很少见。
五年前,张老伯因结肠癌在某医院行腹部手术。术后不久,张老伯下腹部就逐渐增大,发生了“腹壁切口疝”。这是由于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缝合不佳等原因导致腹壁组织缺损,腹腔内的小肠向外膨出而形成的,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而传统手术方法是将腹壁破损处强行缝合从而达到疝气修补的目的,患者术后卧床和康复需要3个月左右,且复发率高达10%以上。正因为如此,再加上不适症状尚不明显,张老伯才不愿再手术治疗,一拖再拖了五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老伯肚子也越来越大,腹痛、腹胀、便秘、下腹坠胀等症状日趋严重,隔着肚皮都能摸得到肠管蠕动了。慕名到省立医院就诊时,这个“切口疝”已困扰了老人将近五年,大小犹如一个篮球,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而孕妇一般的身形更令这位六旬老翁苦恼不已。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游振辉副主任医师决定为张老伯施行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疝无张力修补术”。这种新式手术一改传统手术“生拉硬拽”的缝合修补方法,而是切开腹壁后先像剥橘子一样把完整的疝囊分离出来,接着再将疝囊里粘连着的肠管小心翼翼地送回它们的“老家”——腹腔。而后把这没用的口袋——疝囊切除,并分离其周围组织——疝环。这时,患者的肚子上就出现了一个17×20平方厘米的“大洞”。医生就采用一张25×20平方厘米的聚丙烯材料人工网片与腹壁的坚韧组织牢固缝合,将“洞口”严密覆盖,从而完成对缺损腹壁的修补。
据游主任介绍,这种进口人工网片与人体的兼容性好,无排斥反应。而且人体的成纤维细胞会逐渐在网片的网眼中生长,形成一层坚韧的腹壁组织,彻底阻挡腹腔内容物的膨出,从而起到防止疝气复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