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院神经外科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06-02-13 00:00  点击数:

袁苏涛副主任作专题讲座
    

11月18日,由我院神经外科牵头组织的神经外科学术交流活动在院原办公楼五层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省立、协和、附一、总院、人民医院等省内各大医院及部分地县医院的专业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新当选的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我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袁苏涛作了题为《锁孔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专题讲座。袁苏涛副主任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效果,对锁孔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显微解剖、手术方法及技巧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并就此展开热烈讨论。 

据袁苏涛副主任介绍,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问世后,受手术技巧和材料的局限,治疗效果始终不甚理想。直至近年,随着锁孔外科和材料学的发展,该技术方日趋成熟并长足进步。我院神经外科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全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李世亭来院指导,并独立开展了这一手术,均取得良好疗效。在治愈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6岁,病程最长的16年,还有省外患者慕名求诊。(王玲)  
相关链接: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早在11世纪,波斯医生兼哲学家就首先描绘了三叉神经痛的表现。三叉神经痛的年发病率为1/1000,000,老年人在70-79岁,年发病率33.7/10000,≤40岁年发病率则为0.2/100,000,女性略多于男性。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大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有典型的病史和症状,它们常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有依据。因此,要耐心、详细地询问病史。可请病人用手指点出面痛的发生部位、扩散范围,描述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疼痛的诱发原因、触发点、缓解过程以及相关症状等。 

面痛是本病最主要的表现,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具有下列特点: 

(1)阵发性,短暂而剧烈。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到几分钟。疼痛呈电灼、针刺、刀割、撕裂样。患者常伴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牵向一侧。 

(2)痛的间歇期如常人。睡眠时发作较少,但严重者可通宵发作,不能入眠或痛醒。发病早期,次数较少,间歇期较长,以后逐渐加重,发作频繁,甚至数分钟发作1次。可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缓解期可由数天至数年不定。 

(3)疼痛90%为单侧性,以右侧多见,按三叉神经分布,疼痛剧烈可向颞部放射,但绝不扩散过中线双侧疼痛多为单侧起病,仅为5%,一般为两侧各自发作,往往合并多发性硬化。疼痛最常见于下颌支和上颌支,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常有触发点,如上下唇、鼻翼、口角、门齿、犬齿、齿根、颊、舌等,稍加触动即可重者影响正常生活,患者常不敢进食、大声说话,甚至洗脸。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但是,由于单纯依靠临床表现难以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因此,为排除后者需行MRI或增强CI检查。高质量的CTA、MRA可发现压迫三叉神经根的小血管。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疾病,无自愈倾向。治疗方法多样,但欠满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在明确诊断后,首选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后方选用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必须正规,当药物治疗无效或仅部分有效时,必须重新考虑诊断是否正确。如果诊断正确、用药方法得当或药物毒副作用大,则可改用他药;如多种药物治疗仍无效,方考虑非药物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仍然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一般认为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1)术前病程短,尤其是病程在3年以内者; 

(2)临床症状典型,尤其MRTA检查提示三叉神经根部存在血管压迫: 

(3)症状进展缓慢,在保守治疗期间,疼痛性质与部位保持不变。

200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