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省立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媒体看省立

农民健康八闽行―― 医疗队踏上红土地

发布时间:2006-10-23 00:00  点击数:

 

――“农民健康八闽行”长汀县水口村义诊记

刘见闻 郑腾 陈丹/文 黄守勤/图

>>福建日报>6     2006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这里正是1929年5月红四军渡汀江的所在地——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

10月19日,省立医院与本报群工部联合开展的“农民健康八闽行”义诊活动第五站来到了水口村。医疗队成员有省立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朱鹏立、副院长李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许能銮、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黄少鹏、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陈名峰、普外科主治医师周松强、心脏外科主治医师肖荣冬、急诊内科主治医师王立明、心内科主治医师郑永红、麻醉科主治医师赵若光、肾内科主治医师郭太林。

上午9时,义诊正式开始。水口村第三卫生所门口一字排开的十几张桌子前,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前来就医的村民。

 

一张特殊的“处方单”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副大眼镜的老人在村民帮助下,颤巍巍地挤到人群最前面。这是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黄少鹏的第一位病人。

老人名叫范银柱,今年88岁。他说,耳朵不好使,几乎听不见声音。黄少鹏连忙对他进行常规检查,接着,大声告诉他,年龄大了,多数人都会损失部分听力,想听得清楚,可以去配一个助听器。

老人从怀里掏出一本残疾人证,是“二级低视力”,要黄医生看看,这眼睛是否还有复明的希望。黄少鹏建议老人到县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也许可以通过手术恢复视力。

“动手术,我哪里有钱?”见老人一脸沮丧,黄少鹏给他开了个“处方单”,上面写着:到残联报名,申请参加复明工程。他告诉老人,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参加复明工程,就可以免费动手术。老人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宝贝似的把“处方单”紧紧攥在手里。

 

给“儿童团团长”看病

92岁的陈如海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门口。77年前,15岁的陈如海是红军儿童团团长。刷标语、组织操练、通知开会……当年的他干得可起劲了。

老人说,他见过朱德,背着斗笠,脸上的胡子没刮,看上去,很威武。

一直以来,老人身体不错,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揉面粉,打面条。两年前,突觉心跳变快,气喘,晚上也难入眠。去年,病情加重,早上穿衣要老伴帮忙。

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朱鹏立步行到老人家中看病。

经诊断,老人心功能不好,心律偏快。朱鹏立开了些强心利尿的药物,并嘱咐,不要让老人感冒。

 

看胃病的村民特别多

艳阳高照,不一会儿,在场医生都已满头是汗,脸也被晒得通红。“还好穿着长袖白大褂,不然胳膊会晒脱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许能銮说。一个上午,他开了60多张处方单,几乎没歇过。

这不,他刚想喝口水,村民陈志通便拦住他,举着处方单问:“药房说这药没了,这可怎么办?”

许能銮一看,药单上开的是雷尼替丁、维生素B6、硫糖铝。见药房没有雷尼替丁,他补开了整肠生和培菲康,并告诉陈志通,要是药房还没有,可以去县医院买。“你胃病的时间长,要注意保养,饮食要有规律,少抽烟少喝酒,坚持吃药,有条件就每天喝一点浓稠的酸奶。”

许能銮说,肠胃有毛病的村民特别多,可能和他们平时经常干重活,吃饭不定时,生活没规律有关。

 

屋檐下的第二义诊现场

一对父子引起记者注意。父亲黝黑壮实,儿子苍白瘦弱,两人一直在离义诊现场十几米远的屋檐下坐着,满脸焦急。

上前一问,他们是看了镇卫生院贴的义诊宣传海报,起了大早从2.5公里外的南安村赶来。因为儿子是1级肢残,没法长时间站立,就在一旁坐等。没想到医生一落座,就被围得水泄不通,根本挤不进去。

父亲李沛星介绍说,儿子名叫李建华,今年17岁,2岁时得了肺炎,高烧41℃,在县医院住院50多天,才保住命,从此手脚无力,只能在地上爬。因家里穷,没法继续治疗,只好一年拖一年。李建华10周岁时才学会站立。今年,家里有了点余钱,李沛星带着儿子四处寻医问药,病情略有好转。

听村民说有对父子从7点多等到11点,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陈名峰立即起身,走到屋檐下,为李建华做检查。“这应该是当初肺炎高烧留下的后遗症,至于是神经炎还是肌炎,最好到福州做检查,才能对症下药。到时来省立医院找我吧!”陈名峰在处方单上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递给了李沛星。

 

就诊人数最多的一次

上午11点半,人群逐渐散去,义诊活动结束。

这是五次义诊活动中就诊人数最多的一次,共有500多名村民前来看病,开出400多张处方单。医疗队带去的2000多元药品几乎用尽,其中消化系统的药最快用光,随后是高血压、心血管、风湿止痛方面的药品。

水口村村支书兰其洪告诉记者,村里有1800多人,多以种烟、种小米椒、出外务工为生,由于收入不高,村民们有病多忍着,严重时才到8公里外的镇卫生院求治。省城专家为村民义诊,大家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