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我院消化内镜专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与世界现代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同步。1974年我院在消化病学专家潘秀珍的带领下,在福建省最先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日本Olympus纤维胃镜,并建立了福建省消化内镜中心的前身———福建省立医院胃镜室,使我院胃镜技术步入全国先进行列。林才经、伍璇华、吴重庆、徐顺猷等都是当时省立医院胃镜室最早的知名专家。此后我院胃镜室又陆续开展了纤维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内镜下息肉切除等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自1976年起连年举办福建省胃肠镜学习班,省内各级医院的最早一批消化内镜专家都出自福建省立医院胃肠镜学习班或进修班,我院因此也被当时省内学界戏称为消化内镜专业的“黄埔军校”。
三十多年来,我院消化内镜专业技术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拥有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ERCP等先进设备,集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为一体,能开展胃、肠和胰胆疾病等诊断与先进治疗技术的消化内镜诊疗专科。1998年在院领导支持下成立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逐渐加强和完备内镜专业医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及设备配置,大大促进了我院消化内镜专业技术的进步和学科发展。2005年,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以其在福建省的专业技术领先优势获得省卫生厅考核组专家的高度评价,获批成立“福建省消化内镜中心”, 进一步确立了我院消化内镜技术在省内的学科带头地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何利平教授同时也是福建省唯一的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及福建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目前,该中心年检诊病例数和诊疗水平均为全省之冠。
专科巡礼
消化内镜的含义
消化内镜是各种消化道内镜技术的统称,包括所有涉及消化系统检查诊断和治疗的内镜技术,其中强调内镜技术已不仅是一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更是一项微创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的技术范围
1.消化内镜检查技术;2.胃镜检查诊断技术;3.大肠镜检查诊断技术;4.小肠镜检查诊断技术;5.超声内镜;6.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治疗术(ERCP);7.放大内镜;8.色素内镜。
内镜治疗技术,即通过以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微创治疗的技术,是消化内镜最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技术。目前,通过内镜可进行以下疾病治疗术:经内镜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经内镜消化道出血止血治疗术;经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注射治疗和曲张静脉套扎术);经内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经内镜消化道狭窄扩张术;经内镜消化道支架置入术;经内镜胃/空肠造瘘术等。
主要技术介绍
ERCP:ERCP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的英文缩写,是指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显示胰胆管,并在造影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的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胆胰管疾病的金标准和胰胆疾病微创治疗的有效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并在ERCP诊断的基础上针对各种胰胆疾病进行镜下治疗,如: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内镜下放置支架(塑料或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或胰管良恶性狭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胰管狭窄的扩张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治疗等。与所有微创介入治疗一样,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超声内镜(EUS):超声内镜检查是现代腔内超声学的一种,是指将超声探头安装在内镜顶端在胃肠腔内进行超声诊断的技术。超声内镜既可通过内镜观察消化道腔内黏膜病变,又可实时超声检查,探查黏膜下、消化道腔外或周围临近脏器的病变。临床主要用于:1.判断消化道恶性肿瘤浸润深度和术前TNM分期,为肿瘤治疗提供决策依据;2.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和黏膜下病变的鉴别诊断,指导间质瘤识别及定位;3.诊断胆胰管良恶性疾患和肿瘤分期,发现胰腺等部位的内分泌肿瘤;4.判断溃疡转归、食道静脉曲张治疗效果等。通过EUS还可进行介入检查和治疗,如: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肿瘤性质;EUS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滞治疗癌性疼痛;EUS引导下胰腺假性穿刺囊肿引流术等。
内镜下治疗: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许多以往需行剖腹手术治疗的疾病,目前已可在消化内镜下治疗,从而大大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目前能在消化内镜下进行的治疗本中心均已常规开展,主要项目有:1.胃肠道息肉切除术;2.消化道出血止血治疗;3.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或硬化剂注射治疗;4.消化道狭窄扩张治疗;5.消化道异物取出术;6.消化道(食管、胆道、胰管)支架置入术;7.消化道早癌切除术;8.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9.胃碎石术;10.胆总管结石(蛔虫)取出术;11.胆道狭窄扩张术;12.胰胆管良性或恶性梗阻内(外)引流术等。
无痛内镜:所谓无痛内镜检查,就是在为患者实施静脉麻醉和严密心肺监护下进行的消化内镜检查术或治疗术,特别适用于精神高度紧张及畏惧胃肠镜检查的普通人群、幼儿和精神异常等不能安全配合检查的人群以及需要严格监护下进行检查治疗的重症患者。无痛内镜大大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内镜检查治疗的安全性。但由于麻醉术本身具有一定风险,因此术前应接受相关检查和专业医生的评估。
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内镜技术。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只需空腹吞下一颗形似胶囊的内镜,将接收电极贴于腹部,连接好电极与小巧可随身携带的记录仪,"胶囊"就会随着消化道的蠕动而移动,并向接收电极以每秒2-4幅图像的速度传送腔内影像,直至自然排出体外。图象记录仪通过电极接收存储胶囊内镜的信号,记录下消化道的完整情况,最后由工作站专用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就得到了一套完整的图像及相关数据。检查过程安全卫生、舒适自如、操作简便。该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常规胃肠镜无法到达的小肠疾病的诊断,如小肠溃疡、小肠肿瘤、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以及不明原因腹痛、腹泻等检查诊断,弥补了长期以来小肠内镜检查的空白。
EMR和ESD:即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这是目前针对消化道早期病变(包括癌前病变和早期癌肿)的新的治疗方法。随着消化道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癌肿和癌前病变的检出增多,由于癌前病变和早期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未达到或超过黏膜下层时通常较少淋巴结转移,因此可经内镜下切除病变黏膜层而达治愈,大大减少患者外科开腹手术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的开展,为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本中心至今已经采用这一方法治疗数百例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其中最长随访时间已14年无残留癌和复发癌。 (消化内镜中心供稿 王玲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