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感觉不到自己心跳,只有心脏出问题了,才能感觉心脏嘭嘭嘭地跳。医学上这叫心悸,是心脏病的一个危险信号,要特别注意。
防心脏肿瘤没啥招数,普及心脏肿瘤知识很关键,让医生、患者早发现,早治疗。———翁国星
人物名片:翁国星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务委员、省立医院副院长、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1994年留学回国以来,已主持完成手术3000多例,出版我国第一部《电视胸腔镜手术学》专著及《激光治疗胸心血管疾病》专著。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一张X光片上,胸腔里一块光影有如一长串葡萄,长20多厘米,宽5~6厘米。“这就是心包上长的脂肪瘤。”省立医院副院长、心脏病专家翁国星昨日指着片子说,脂肪瘤细胞繁殖很快,恶变可能性很大,必须尽快手术。
患病的是名20多岁的小伙子,近期感到气促、胸闷,一检查才发现是罕见的心脏肿瘤。翁国星说,这么大一个瘤子,最简单的X光都能发现异常,何况小伙子从小到大,做了不少体检,却愣是没发现。
许多非心脏专科医生不知道心脏会长肿瘤。翁国星说,防心脏肿瘤没啥招数,普及心脏肿瘤知识很关键,让医生、患者早发现,早治疗。
人体“发动机”30年500例肿瘤
心脏虽然只有人的拳头大小,却是人体的“发动机”。为了让记者更多了解心脏能长肿瘤,翁国星特地搬出新出版的《现代心脏外科治疗学》。这本心脏外科的权威专著中新收录了两章《心脏肿瘤》,而编写者正是翁国星。
良性心脏肿瘤也可能致命
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良性心脏肿瘤却有致命性。
翁国星说,心脏就是一个血泵,把新鲜、含氧量高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若瘤子长在心脏里,瘤体很可能阻塞心脏血流;若瘤子长在心脏表面,心脏长期背着一个瘤子不停歇地跳动,心脏也可能筋疲力尽。以上这两种情况,人会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
而心脏肿瘤组织生长比较松散、脆弱。有些肿瘤长在心脏里,长期受血液“冲刷”,很容易脱落。
脱落之后的肿瘤随血液随意“漂泊”,漂到脑血管,堵住了,就引起脑栓塞,人会脑中风、偏瘫等。心脏肿瘤脱落,还会引起肾栓塞、肺栓塞,这些也很危险。
再则,肿瘤内部很容易出血坏死,含有一些毒素。这些毒素释放到血液中,会产生一些全身反应,比如人可能会发烧,会有皮疹等。
病因暂不明预防很棘手
翁国星说,至今,心脏肿瘤的发病原因不明,但跟先天因素和环境外因应该都有关系。
他说,癌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细胞基因组发生突变,继而出现细胞生长和分裂异常,并将有缺陷的遗传物质传递下去,直至肿瘤组织出现。有些人会长心脏肿瘤跟自身的基因等内因有关,而抽烟、酗酒、尾气污染、水污染、长期不规律生活,这些后天的外因也可能激发肿瘤的生长。
许多病例可治关键别误诊
“还好原发心脏肿瘤大多是良性,手术切除后,许多病例可以完全根治。”翁国星说,手术治疗是良性心脏肿瘤的首选。
但遗憾的是,不少心脏肿瘤的病人常被误诊,折腾了好一圈才确诊。有些心脏肿瘤脱落,导致病人晕厥甚至猝死后,才发现是心脏肿瘤。
而原发的心脏恶性肿瘤很少见,转移来的是原发的20~40倍。
翁国星说,原发恶性心脏肿瘤,特别是恶性程度很高的心脏肉瘤若发现得早,又没有远处转移可考虑手术切除,加上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转移来的心脏恶性肿瘤已属晚期表现,并且常和其它部位的转移瘤共存,主要治疗措施就是全身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他说,人体长肿瘤,是因为细胞分裂出现异常。而人出生3~6个月后,心脏细胞就不再分裂新细胞了,所以心脏不容易长肿瘤。
但心脏毕竟还是由细胞组成的,所以也会得肿瘤。
“心脏肿瘤很少见!”翁国星开门见山地说,他从医27年来,只见过近200例心脏肿瘤。福建心血管研究所成立30多年,也只有500例左右心脏肿瘤的病例记载
翁国星说,长在心脏和心包(即心脏的“袋子”,包在心脏外,起固定作用)的肿瘤,统称为心脏肿瘤,也分原发和继发的。原发的就是原本长在心脏和心包上的肿瘤,约3/4是良性的,发病率约为0.0017%~0.28%。
继发的就是从身体其他部位转移来的,在心脏“落户”。转移来的肿瘤都“不怀好意”,都是恶性的。
□防癌提醒
心悸气促做个心脏彩超
翁国星说,如今心脏肿瘤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所以很难预防。但心脏肿瘤并非没得治,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翁国星说,心脏肿瘤的一些症状和其他心脏疾病很相似,有心悸、气促、胸闷等。
不明原因地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找专科医生诊断。
他建议,有上述危险症状的患者,做个心脏彩超。这个无创检查不仅能发现心脏肿瘤,还能发现心脏很多其他问题。而45岁以上的市民最好1年能做1次心脏彩超。
因为心脏肿瘤往往跟其他疾病混淆,比如肾脏、肝脏、脑疾病。翁国星特别提醒其他科室的同行,要注意把心脏肿瘤从众多疾病中鉴别出来,使病人早期得到诊断。(本文转载自9月8日《海峡都市报》,标题系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