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省立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媒体看省立

悬壶为济世俯首甘为牛———记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医学博士陈刚

发布时间:2010-02-01 00:00  点击数:


2009年1月6日,他离别了温馨的家庭和省城优越的工作环境,受福建省委组织部和省卫生厅的委派,只身一人来到较为落后的闽东地区,挂职担任宁德市医院科技副院长。

他就是陈刚,中共党员,1996年7月福建医学院内分泌学研究生毕业,同年分配到福建省立医院工作,1997年至2000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任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兼任福建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省医学会理事,省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省内分泌学会委员。同年赴美留学,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年仅38岁,已经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曾获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一项,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是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培养科技人才 打开科研局面

来到宁德市医院,陈刚感到吃惊:这是一家三乙医院,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卫生厅基金项目为零,中华医学系列刊物平均每年发表量达不到一篇。面对科技相对落后的状况,他顿时觉得自己肩头“科技副院长”的这副担子沉甸甸的。经过短期实践考察,他发现医院科研基础薄弱,是因为后备技术骨干力量不足、科研平台缺乏,以致严重阻碍了医院科技的发展。通过深思熟虑,几经波折,一份充满远景又切实可行的《宁德市医院科技发展计划》呈现在院领导班子面前。

在林应华院长的倾力支持下,陈刚开始了“筑巢引凤”工程。他跑省城,要项目,先后向省卫生厅和宁德市政府成功申请成立了宁德市医院中心实验室,宁德市中西医结合肾脏研究所、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研究所和眼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在极短的时间内筹建完毕并正式开展科研活动,且对外开放,方便了基层医疗单位。同时,呼吸病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也在积极筹建中。经过一年的努力,宁德市医院获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医学创新基金1项,省卫生厅青年基金2项,省中医重点课题两项及宁德市科技计划14项。中标科研基金数量首次位居闽东地区卫生系统首位。

有了科研平台,科技人才培养问题又摆在他面前。他为医院选送了16名骨干医生到福建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为医院申请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培训基地资格。通过科学系统培训,培养科技人才,达到提升能力、充实自我的效果。

他的管理理念是“万紫千红才是春”。只有充分带动每个医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宁德市医院的科研才能打开局面,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他鼓励专业医技人员申报科研基金。医院拨出专项科研基金,使每位科研基金申报者均能获得医院基金资助。他认为只有个体逐渐强大,整个团队才能坚不可摧;只有科技群星璀璨,才能使医院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一个在内分泌科实习的医生告诉我们:“陈刚副院长是内分泌学权威人士,特别是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治疗有很深的造诣,平时待人温和友善,在工作上对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实习医生十分严格。不管多忙,对于带教工作他总是亲力亲为。他留下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还有人性的温暖。”
深入畲乡 开展科学普查工作

陈刚在临床诊疗时了解到闽东地区是畲族群众的聚居地,该民族不仅落后贫穷,而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多发,缺医少药、因病致贫的情况时常发生,随即向医院提出申请对畲族群慢性疾病进行普查。在林应华院长的牵头下,陈刚组织医疗队,开始了这项漫长的利民工程。

畲族群众慢性病普查历时6个月,共走访了近百个畲族聚居地,包括福安的穆云、坂中,福鼎的马坑里,蕉城区的金涵乡,霞浦等地,这些都是偏远的贫困山区。陈刚在这根本无法正常吃饭、洗澡的地方一呆就是4个月。在普查中,他自己不仅要打前站,做好踩点工作,联络各乡镇相关部门,每天检查结束后,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分析数据,一干就到深夜。第二天依旧早起与医务人员一起在八点之前抵达下一个目的地为病人体检。此外还要关照医疗队里医务人员的起居饮食,常常向他们嘘寒问暖。有的乡村山路崎岖狭窄,车辆根本无法驶入。这时,陈刚总是带头将沉重的医疗仪器扛在肩上,冒着酷暑,一步一个脚印朝畲族群众居住地走去。

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带领医疗队终于完成了5700多名畲族同胞慢性病普查工作。

“陈院长毫不犹豫地扛起沉重的医疗仪器时,大伙都被感动了。这种一视同仁、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对他产生由衷的敬佩。”同行的护士动情地对我们说。
视病人如亲人

陈刚给人的感觉是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医术精湛。他身穿白大褂,干净的瓜子脸上戴着一副框架眼镜,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出几分祥和,瘦小的身躯在人群中显得很平凡,但只要一出现在病人面前,就能给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有一次查房时,陈刚来到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奶奶跟前。老奶奶看见院长亲自查房,正想坐起身来,陈刚连忙上前扶住她的双臂轻声地说道:“您不要起来,躺着就可以了。”听完主治医生的病情反馈后,陈刚当即调整了医嘱,并俯下身子关切地对老人说:“血糖虽没有回升,除了用药物进行控制外,关键是改变饮食习惯,吃些清淡的食物,时常下床走动,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这样才能控制住血糖,加快身体恢复。”老奶奶连连点头。陈刚不仅给予住院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个月都会如期前往医院的“中老年人糖尿病俱乐部”开展两个小时的健康知识讲座,还亲自带领医疗队到各地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体检,送医送药。不论严寒酷暑、山路崎岖,总是无怨无悔,不知疲倦。

在畲乡,当地许多畲族群众听到义诊的消息纷纷前来求诊。一次,一位80多岁的刘姓老人步履蹒跚走了进来,陈刚连忙上前扶她坐下。这位老人年事已高,口齿不清,陈刚便格外耐心倾听。当老人说到自身家庭状况时,便哽咽起来:“儿孙都在外打工,老伴已死,家里就我一个。从来都没有到过乡里卫生所,每天吃的都是咸菜,抽水烟,连汽车都没见过。”陈刚听得情不自禁落下泪来。他立即给老人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老人的血压偏高,肺部有积水,身体状况不好,便交代水门乡卫生院的医生,要时常关注老人的身体情况,定期把老人接到卫生院做检查,并掏出自己身上的300元钱硬是塞到老人怀里,并嘱咐他要多买些有营养的食品,少抽烟,要时常到户外走动晒晒太阳。然后扶着老人来到随行车辆旁,告诉老人这就是汽车。老人看后激动地说:“原来汽车就是这样啊!”

……

诗人艾青曾经深情地写道:“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是啊,陈刚为老奶奶流下了滚烫的泪水,是因为他深深地热爱闽东这块土地,热爱这里勤劳朴实的人民。当他挂职期满,即将离开闽东这块他生活了一年的土地时,给我们留下的是难以磨灭的“悬壶为济世,俯首甘为牛”的深刻印记……    (本文转载自《宁德市医院通讯》第2期 金晓白 黄一鸣 陈丽芳 徐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