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省立武夷分院的专家们,我儿子的命才保住。”近日,在武夷山,有这么一位林老汉,逢人便夸。
去年年底,林老汉的儿子在车祸中受伤,由分院“120”接诊入院, CT、B超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肝挫裂伤、肾挫裂伤”,分院拟急转省立医院。正在外一科急诊的省立医院下派医师严茂林博士闻讯后,立即前往查看,经检查,认为可以在分院进行手术治疗。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小林的性命终于保住了。
分院形式,开创医疗帮扶新模式
早在1992年,武夷山市立医院就成为省立医院的第一家“协作医院”,开创了省级医院帮扶山区医院的先河。这种帮扶模式主要采取定期、不定期派专家到院义诊,无条件支持会诊,免费接收进修人员等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随着武夷山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急剧增多,这对医院整体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8年初,省立医院提出“以医疗技术帮扶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将武夷山市立医院纳入省立医院范畴。当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为“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该院也成为我省第一家直接以上级医院分院形式接受帮扶的山区医院。
“与之前的帮扶模式不同的是,省立医院从加强医疗质量、医院管理、人员培训等各方面入手,对我们进行紧密型帮扶。两年下来,分院的总体水准得到了全面提升。”分院邱长胜院长深有感触地说
驻点指导,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分院挂牌成立之际,省立医院的主要负责人就带领28位专家到场进行现场指导,随后将“提高分院整体医疗水平”作为帮扶的重点,采取主治医师长期驻点和著名专家短期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帮扶。
对于分院部分科室人才短缺的现状,从2009年2月起,省立医院先后派出4批次30位主治医生长期驻点,对分院技术薄弱的专业进行针对性扶持,还持续派出专家到分院扶持。
谈起这些下派专家的辛劳,邱院长感触万千:王晋生主任,在身患重病化疗期间,依然认真组织每一批下派专家,事无巨细地做好下派专家的后勤保障工作;杜瑞宾主任,4次下乡解决分院放射科质量问题,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对分院的各类影像设备进行测试调整。
全方位入手,提高分院品质
除了专家支持外,省立医院还从人才培养、科室重整、争取资金、优化管理等各方面入手,对分院进行全方位帮扶。
分院选派多批管理干部、医疗骨干到省立医院进修或短期轮训。大多数管理人员在省立医院管理专家的指导下,学以致用,参照省立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医院工作实际,针对分院的不足,在管理上予以规范,取得了明显实效。
2009年4月,在省立医院专家建议下,分院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将电脑网络室、病理科、超声科单独成科,规范管理。3个科室成立后,在省立医院对口部门扶持指导下,业务得到良好发展。
为支持分院发展,省立医院积极帮助分院争取建设资金,帮助分院门诊增设医用电梯,改造急诊ICU病房,还捐赠拍片机、呼吸机、透析器复用机等医疗仪器设备。
分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参照省立医院管理模式,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医务工作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点评,要求及时整改。
急病大病,不再只往省城送
在专家们悉心指导下,分院各专业组的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对疑难重症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信赖。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分院开展新技术40余项,分院的门、急诊诊疗人数、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等都得到很大提升。
去年年底,“120”接诊一名身中多刀的病人,虽经清创、止血、输血等处置,血压仍不断下降,生命垂危。邱长胜院长立即赶往医院组织全院性大会诊,省立医院下派专家心外科林隆辉主任也赶往分院一同参与抢救。眼看病人几乎没有生命体征,林主任大胆提出:极可能是内出血,马上“开胸”。在紧急剖胸探查后,发现胸腔内一根动脉血管被刺破,通过快速止血,对破裂部位进行修补、吻合,病人转危为安。
这样的例子,在两年多时间里,举不胜举。越来越多原先需要转上级医院的病人留了下来,还吸引了周边县市的一些病人前来就医。(福建日报记者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