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闽东的楠楠直到1岁半才开始摇摇摆摆学会走路,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走得一瘸一拐的,很不稳当。开始,家人以为是缺钙,就买来很多钙粉给孩子吃。又因为家在偏远的农村,看病不方便,就没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直到孩子两岁半了走路还是摇摇摆摆,才到当地医院检查。这一检查可把家人吓了一跳:拍片发现孩子右边髋关节脱位。医生说,如果不治疗,孩子将来会成为瘸子,赶快到福州大医院看吧。
在省立医院儿外科,楠楠被诊断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后来通过矫形手术,她的髋关节得到复位。楠楠进行的是“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这是一个创伤很大的手术,至今楠楠的髋关节活动还不是很灵活。为楠楠主刀的徐迪主任医师有些惋惜地说,如果孩子在年龄更小的时候得到干预,完全可以免除手术。
这是一种儿童致残的骨骼疾病
省立医院儿外科徐迪主任介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婴幼儿骨骼系统疾病,也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典型表现为臀纹不对称,双下肢不等长,站立行走后可见步态不稳,一瘸一拐,左右摇摆。
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性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发病与胎位有关,臀位产发病率较头位产高10倍,剖腹产发病率较阴道产高。其他还有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如北方一些农村习惯将婴儿下肢捆绑固定在襁褓中,认为可以让孩子的腿更直。有这种陋习的地区,婴幼儿发育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就明显增高。原发病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症也是髋关节发病的原因,这种疾病女孩较常见,是男孩的4.75倍。约20%患儿有家族史,80%为第一胎。
孩子一边大腿增粗变短是信号
发育性髋脱位在新生儿期较难发现,一旦确诊治疗容易,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为年龄越小,关节、骨骼塑形能力越强,越易于矫正。
小女孩思思,13个月大时会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家长很重视,在孩子15个月时到医院检查,拍片证实左边髋关节脱位。经过牵引、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思思的髋关节得到复位,现在走路跟正常的孩子一样。
由于在孩子学会走路之前症状不明显,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如果发现孩子两边大腿不对称,一边增粗变短,臀部增宽、变平,臀部、大腿皮纹增多、增深和上移、不对称,一边下肢活动少,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徐迪主任介绍,5个月以下小儿的股骨头还没有骨化,全部由软骨构成,X线片难以清楚显示髋关节结构,这时候最理想的是做髋关节B超检查。5个月以上的孩子股骨头已骨化,则应该做X线片检查。会行走的孩子主要表现为跛行(即一瘸一拐),如果是双侧脱位则表现为鸭步(左右摇摆),表现典型,经过X线片检查就能确诊。
高危新生儿要做B超筛查
除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还有髋关节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也常见。髋臼发育不良的孩子虽然在儿童期没有异常表现,但是由于髋关节结构异常,关节磨损较快,可能在中年甚至青年期就出现髋关节骨关节炎,严重的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这几种情况,早期表现都不典型,等到家长发现异常再就诊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徐迪主任建议对有高危因素的孩子在新生儿期就进行B超筛查。
高危因素包括:女孩,第一胎,臀位产或剖宫产,有家族史,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或肌性斜颈等其他畸形,臀部、大腿皮纹不对称,髋关节外展受限,髋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年龄小的患儿,只要佩戴特殊矫正器就可达到治疗效果。有个一个半月的女婴,家长并没有发现孩子有问题,而是在省立医院进行髋关节筛查体检时发现一边髋关节活动有异常,经过B超检查证实髋关节脱位。经过佩戴连衣挽具治疗4个月,孩子髋关节复位良好,以后能够正常走路。(据《海峡都市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