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张旭副主任的大力帮助下,我得到了到省立医院进修的宝贵机会。
初来乍到时,我还真有些不习惯。在原单位,我已经是重症医学科的二线医生了,什么测血压、抽血气、测血糖这些事都是护士做好,我听听汇报就可以了。病历、病程记录早已好几年不用写了。可到了省立,一切还得亲自动手、从头干起。更不用说新的电脑系统操作更让我无从下手。多亏张旭副主任的协助和关照,不久我就很好地进入了工作角色。
我被安排在周瑞玲教授的治疗组学习。我很早就知道她是负责教学的,以前也多次听过她的课,听说她查房要求很严格,也很仔细,而且经常提问。果不其然,周主任查房要求实习生先汇报病史,然后详细查体,接着还要详尽地分析病例,讲病种的最新诊疗指南,常常查完房就已经中午12点了。记得有一次,病区收治一脑梗死患者,一侧肢体无力、神志朦胧、脑CT发现明确低密度责任病灶,经管医生判断为普通中风。可第二天周主任查房,查体发现患者一侧下肢周径大于另一侧,随后经血管彩超证实为下肢深静脉栓塞。周主任严肃而又认真地对我们说,做医生一定要抱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我们的诊疗工作一定要慎之又慎,才不致于误诊漏诊。说真的,跟周主任查房,是有些累,偶尔还会受到一些小批评,但我们需要这种教学式的查房,让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为了拓宽自己的业务知识面,我想到重症医学科去轮转。张旭副主任非常赞同,说多学一些技能总是好的。教育处继教办的袁静老师还特意帮我联系了重症外科于荣国主任。就这样,我又来到重症外科学习。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医生真的很厉害也很敬业!他们自己给病人吸痰、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而在我们医院,这些工作要不就是护士做,要不就是请他科会诊。我特别佩服的是周晓芬老师,她虽是女医生,但做事非常麻利干练,深静脉穿刺总是一针见血。经过她手把手带教,我更熟练地掌握了深静脉置管、桡动脉穿刺等操作技术,还学会了做气管切开;于荣国主任查房更是仔细。他特别重视血气分析,发现患者血气指数的一些细微变化他都要调整呼吸机参数。他经常告诉我们,如果不重视患者早期的病情变化,到后期我们再处理就很可能来不及。他还经常在科里开展业务小讲座,让我们汲取最新的知识。没到重症医学科进修以前,我不知道给患者营养还有那么多讲究,要算热卡,要注意糖脂比,我甚至不知道给病人镇静还要每日唤醒……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我真感觉受益匪浅。结束轮转那天,于荣国主任还亲切地问我有没有收获,叮嘱我以后要多联系,让我倍受感动。
我到肌电图室轮转时,发现谢忞之医生中午都不回家。后来她告诉我,中午她都要留下来写报告,饭都是早上从家里带来的,中午热热就可以吃。众所周知,一个患者肌电图做起来至少要一个小时,做完后还要测算神经传导速度、计算潜伏期。为了让报告早点发出去,她只能中午加班加点了。我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打动。我想,省立医院能发展得这么好,和这么多员工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
医院文化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单位,我就是医院院讯的优秀通讯员,经常报道诊疗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写一些自己工作中的体会。所以到省立医院后,当我在进修生宿舍发现了《省立通讯》这张报纸时,真是爱不释手!特别是《林才经院长在福建省立医院2011年研究生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那篇文章,我是一字一句把它读完的。其中林院长讲到的要注重人际关系那段我最有体会。想当年,我一个人大学毕业后远离江西老家,来到福鼎市医院工作,因为毫无社会经验,不知道社会比学校复杂得多,更不懂得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不懂得忍辱负重,不懂得委曲求全,以致于时常碰壁,经历了很多不必要的挫折。如果我刚毕业就读到了林院长的文章,一开始就听到了林院长语重心长的叮咛,我想我的人生路也许会平坦许多。
也许是因为每天都有收获,也许是因为每天都很充实,所以在省立医院,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进修已过去大半。但古人说得好:“行百里而半九十”。今后,我一定要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抓住来省立医院进修的难得机遇,多学知识和技能,将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