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建

“南丁格尔”们论百年护理精进

发布时间:2016-11-20 11:13  点击数:

2016年1119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学术周第三场分论坛——护理专题论坛在省立医院国际学术厅召开。南丁格尔奖获奖者们带领五百余名护理姐妹,就护理管理与改革、优质护理、专科护理、护理质控、护理教学及护理科研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进行了交流分享。听听护理学科带头人都说了啥。

主持人: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孙红副主任护师

福建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魏世超教授

 

协和护理的传承与发展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吴欣娟主任护师

 

二十世纪初,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立了北京协和医院和与之匹配的协和高级护士学校。作为全国第一所培养本科学位护士的学校,培养了大批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精英。95年来,协和护理秉承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宗旨,务实创新、锐意进取,以追求卓越的信念走在行业前列。

深化管理改革,以交流促发展。协和护理人始终秉承“勤、慎、警、护的训诫。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联合国发展总署UNDP 项目试点医院,近百名护理骨干走出国门交流学习,将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和技术带回协和;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1999年在国内最早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引领了中国的专科护理发展。

夯实优质护理,提升服务品质。2010年初,全院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落实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程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多种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在全国及北京市的多次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均名列前茅;推行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护理十大价值案例。

狠抓专科建设,以学术促临床。2010年,协和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申报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科护理专业建设项目医院。目前,已有12个专业成为中华护理学会或北京护理学会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同时,医院在16个专科培养了260余名专科护士,组建了7个专科护理小组,开设多个专科护理门诊,一些专科的护理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全力支持临床护理科研,近5年获得院内外科研立项百余项,科研经费支持800万元,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多项成果荣获了中华护理学会和北京护理学会科技奖及成果奖一、二等奖等。

探索岗位管理,打造特色团队。近年来,协和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分层级管理为核心的护士岗位管理体系;积极探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模式,夯实“三基三严培训,荣获全国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和北京市护理技能比赛团体一等奖;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百人计划、芬兰交流等培训项目,稳步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待同事如家人的办院理念,通过民主管理、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等举措提高护士满意度,在全国和北京市护士满意度调查中均名列第一。

展望未来,协和护理将继续以传承为基石,以创新促发展,进一步完善护理岗位设置、探索护理专业标准、拓宽延伸护理服务、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迈向协和百年梦想的征程中再铸新的辉煌!

 


福建省立医院护理的传承与发展

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李红教授

 

1912年,在百年前的福州,成立马高爱医院附设看护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南丁格尔护校。白衣素洁、端庄秀美,一群白衣天使形象定格在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这是1935年的512日护士节的一个历史瞬间,是福州市现存最早的护士节留影。

福建省立医院创建于1937年,是福建最早创办的公立医院之一。自建院以来,历任护理部主任带领护理团队,秉承南丁格尔精神,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在护理管理、护理服务、专科护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医院床位2500张,护士1589名。福建省护理质控中心挂靠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单位,2008年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2010年度首批护理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2011年全国护理岗位技能竞赛获重症监护组第一名。

护理质量管理方面,建立护理部—护理督导护士长三级管理体系,以临床潜在,高危,频发质量问题和现存护理缺陷为着眼点,设立60项重点环节质量监控项目。开展 行政管理查房、护理督导专项稽核、 护士长护理行政夜查房等。重视质量管理方法科学化和持续改进,2011-2016年完成持续质量改进项目1465项,品管圈258项;PDCA项目260项。与美国健康基金会合作开展解决问题,促进健康PSBH)项目,2011-2016PSBH项目共有362项。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 3项,国家外观设计型专利11项。在护理岗位管理方面,探索护理人力资源数量和结构的优化配置,建立基于岗位绩效的护理激励机制。建立动态岗位人员库,实行护理岗位动态管理调配。搭建护理行政管理、临床护理信息、信息交流平台,用信息化建设助力护理精细化管理。

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方面,制定科室常见护理工作场景标准服务流程,   实施标准服务流程演练66个病区参与完善了共502项护理服务流程设计和演练。通过温馨护理、舒适护理、拓展护患沟通渠道、手术室服务患者全程温馨服务等,鼓励护理服务创新,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开展多维度、多形式进行满意度评价以不断持续改进服务工作。

建立与发展基于岗位需求的专科护理模式,强化护理专业服务骨干队伍建设,建立19个专科领域。强化急诊、危重症、慢性病等专业护理服务能力,提升专科护士在专业技能、专业服务、质量控制、延伸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护理团队文化建设方面,创造温馨就诊环境,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精神,开展义诊活动,感恩社会回馈社区,通过第二手术室“一切为了孩子的案例展示,感受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为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我们一直在努力!

 

 

协和专科护士队伍建设与实践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张晓静主任护师

 

北京协和医院是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科护理专业项目医院。近年来,医院大力加强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了一支优秀的专科护理队伍,有效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

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专科队伍。北京协和医院大力加强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专科发展。目前共在16个专科培养了260余名专科护士,并且开设了腹膜透析、血友病、造口、艾滋病、PICC等多个专科护理门诊;医院健全了专科护士培养制度,确立培养宗旨、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完善培养方案,并建立专科护士的技术档案,落实培训效果的追踪评价。同时,搭建学术平台促进专科护士的专业成长。

组建专科护理小组,以点带面促进提升。医院近年来组建了静脉治疗、糖尿病、皮肤压疮、老年、气道管理、血栓预防和疼痛管理等7个专科护理小组,为全院储备了400余名专科护理骨干。通过开展全院的专科护理会诊、查房、规范化培训,形成了跨科合作联合预防及护理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全院专科护理水平提升。目前全院已有12个专业成为全国以及北京市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每年为全国培养500余名专科护士。

我们始终坚持“专科、专业、专心的理念,以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为目标,通过多个专科的共同努力,引领护理学科发展,赢得了社会和患者的认可。探讨如何设立专科护师岗位,以及细化专科护士门诊管理方案将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中场讨论(从左至右):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张晓静主任护师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护理学会理事长  姜小鹰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吴欣娟主任护师

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李红教授

 

主持人: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总护士长  马玉芬副主任护师

福建省立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金爽主任护师

 

精细化护理在重症ICU患者转归中的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李奇主管护师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是中国最早建立的ICU之一,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是中华护理学会和北京护理学会ICU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在日常医疗和护理工作中,重症医学科一直遵循以人为本,严谨求精的工作理念,为危重症患者提供着精细化的医疗护理。

让危重患者早期活动。以往对于重症患者的早期活动往往被忽视,但最新文献中阐述危重患者早期活动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非常必要,可有效减少重症患者的获得性衰弱,加速呼吸功能恢复等,同时早期活动还能有效预防ICU患者谵妄的发生。为了保证早期活动的顺利实施,协和ICU护士详细制定了操作流程,细化了分工,自2013年起顺利完成了重症患者的早期活动近5000次,无并发症发生,保证了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新办法控制血压波动。患者在泵入血管活性药物走空更换泵针时,经常出现血压波动,护士通过改变泵管及三通的连接方法,可以使两条通路切换的时间差缩短,使患者血压波动由之前的平均波动60毫米汞柱下降至1020毫米汞柱,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控制俯卧位通气并发症。俯卧位通气是目前被证明可降低重度ARDS患者28天病死率的有效治疗措施,但患者长时间处于俯卧体位会不可避免的导致皮肤压疮发生,镇静不到位会导致因配合度不高中断治疗的现象。我科自行制定的俯卧位通气并发症集束化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俯卧位通气的压疮发生率,保证了治疗的有效实施。

展望未来,精细管理的理念将渗透至重症护理的各个角落,最终形成精细化护理文化,让患者更安全,让社会更满意。

 

 

重症专科护理质量管理

福建省立医院 吴静冰主管护师

 

重症监护专科的基本情况

我院的重症监护专科成立于2006年12月,开放床位116张,配备护士252人,其中获得国家或省级认证的专科护士有36人,为国家及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我省的重症质量控制中心。团队共由五个重症科室组成,分别为急诊ICU,内科ICU,外科ICU,心血管ICU及新生儿ICU

重症专科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1、科室自查与护理部质控检查相结合,并完成以质控检查结果为导向的CQIQCC项目

科室自查环节,我们建立了ICU质控的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制定工作职责及专项考核标准,根据考核标准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不定期自查。其次是护理部对重症专科护理质量的督查,成立了以护理部主任为主要负责人、护理督导为主要检查者的团队,每个季度对重症专科进行全面的护理质量督查。随后,我们根据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完成CQIQCC项目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2、根据重症专科的特点,探索重症专科质控检查

根据专科特点及质量控制的高危环节我们制定了五项专科质控检查内容,制定了这些项目的护理重点环节监测指标,以及护理质量检查记录表,开展专科质控检查。我们确定了专科质控检查的人员,并制定了检查安排表和专科质控检查的对象,要求检查人员按照安排表每个季度每个项目至少进行一次检查。随后我们根据检查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统计主要问题及缺陷次数,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根源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3、重症专科联合查房

2016年3月起我们开展了重症专科联合查房。每周一下午在重症分管督导的带领下根据查房安排表开展了重症专科之间的联合查房。我们制定了联合查房制度,规定了查房的对象,参加人员,查房的方法,流程、内容及具体的要求等,检查后填写联合查房记录表,通过这种检查方式,各个专科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极大的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专科护理质量和护士长的护理管理水平。

4、监测重症专科敏感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重症专科工作的高危环节确定了重症专科的敏感指标并进行了重点监测:制定了敏感指标数据收集的统计表,对敏感指标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我们追踪高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动态获取可以反映真实护理现状的指标数据,在不增加护士工作量的前提下,收集准确、客观、完整的同质化的护理质量数据。单个指标很难反映完整的护理质量现状,需要对护理指标数据进行科学的判读和关联分析。利用可信的指标数据进行院内护理单元质量评价、院间护理质量评价及与国际护理质量评价。利用指标数据进行科学的质量持续改进。

 

静疗安全源于规范  理念更新铸就发展

北京协和医院肠内外营养科  孙文彦副主任护师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治疗工具的不断革新,静脉治疗已从一项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北京协和医院静脉治疗紧跟国际理念,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全院基本实现钢针“零容忍。安全型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占80%,中心静脉通路占20%。中心静脉通路中,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占25%,股静脉极少使用,主要用于抢救;静脉输液港(PORT)占5%左右,由医院放射科医师在介入下置入,主要用于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占70%,由专职专科护士置管。2015 年,北京协和医院PICC置管共计4467例,其中疑难重症患者占49%,置管成功率高达99.9%,总体并发症仅为3.1%,低于国际水平。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进行PICC置管和维护方面技术改进13项,并建立了中心静脉置管的数据库,对置管患者进行整体、规范的同质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挥辐射作用,培养专科人才。北京协和医院自2006年起,在国内率先举办全国继续教育项目静脉血管通路学习班。作为中华护理学会和北京护理学会认证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每年承担授课任务和基地实习带教工作,为全国培养了大批护理骨干;医院自主研发计算机模拟人可以完全仿真PICC置管,设置在置管中遇到的问题,把学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列入PICC置管培训考核内容,使考核更加贴近临床实际。 

注重科研先行,推动专科发展。协和护理部主任吴欣娟牵头制订了我国第一个护理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推进我国静脉治疗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总结、研究、改进,开展多项科学研究,发表多篇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并获得首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二等奖、北京护理学会护理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协和医院立足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工作,紧跟国际步伐,更新专业理念,坚持循证护理,通过改进置管操作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有效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和水平。

 

践行行业标准 保障安全输液

福建省立医院静脉输液专科 卢苇副主任护师

 

静脉输液专科的建立

2005年5月,福建省首批护理专科护士在我院诞生,静脉输液专科是我院首批认证的两个护理专科之一。经过11年的发展,静脉输液专科队伍已经由最初的2名成员发展到至今的13名专科护士。

静脉输液专科在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的直接领导及专家顾问团队的协助下,由专科组长负责具体的专科管理及其它各项工作,专科还下设培训、质控、科研三个小组,分别设有组长及组员。各小组各司其职,并以分工合作的模式完成静脉输液专科的工作。同时在医务部、院感科、放射科等多个外部科室的协作及全院各病区、门诊和供应室等内部科室的配合下开展专科的工作。专科的运作思路是通过专科护理团队能力知识建设、静脉输液标准化流程解决方案及静脉质量管理数据平台建立的项目设计和推广开展静脉输液质量改进项目,达到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最大化人力成本效益、推动静脉输液专科可持续发展。静脉输液专科的职能包括教学培训、PICC门诊、置管、院内外疑难病例的会诊、质量控制及改进、健康教育、开展新技术、护理科研等八个方面。

静脉输液治疗指南的临床实践

随着循证研究的不断深入,静脉输液指南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如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更换时间由原来的72-96h到现在指南提出的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每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此专科制定了皮肤消毒、静脉导管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等相关规范细则,同时依据行标制定了包括消毒剂、输液工具的选择和静脉导管维护等多个调研项目。通过调研了解了医院整体输液率、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静脉导管维护、消毒剂的使用等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了重点监测指标。专科每季度进行全院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检查,并反馈检查结果及改进目标。

专科的工作开展不仅限于院内,延伸专科培训和其它工作也是专科承担的工作内容之一,如每年院外PICC置管会诊近百例;承担省内、外的培训授课十余场;协助省护理质控中心举办PICC输液技术培训班;20142015年参加了省护理质控中心组织的对省内各设区、市、三级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执行情况的调研,共调研了10个设区、市20家三级医院,进行了10场静疗行标培训。结合全省及我院调研情况,我院静脉输液专科为省护理质控中心编制了《福建省静脉治疗护理标准化操作程序SOP》蓝本,几经省内外专家审修现将出版。

我院全体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将继续致力于“践行行业标准,保障输液安全的工作。

 

主持人:

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护士长 徐梅副主任护师

福建省立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陈丽丽副主任护师

 

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VTE防治专科护理小组陈亚萍主管护师

 

构建专科护理小组,全面开展防治工作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在内的一组疾病。因发生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于2012年建立VTE专科护理小组,几年来小组规模不断扩大,由12人增加至72人,成员遍及全院各病房,成功构建了护理监控体系,在医、教、研、管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系统规范培训,提升护士知识技能

 协和VTE防治专科护理小组通过现状调查,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如VTE专家讲座、学术沙龙、专题研讨会、病例分析会等。通过印制VTE知识手册、录制技术操作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技能水平。

构建系统护理流程,改善临床预防现状

系统化预防的护理流程是提高临床VTE预防率的关键点。以高发科室骨科为试点,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工作特点,经专家论证及临床测试,最终形成《PUMCH骨科VTE系统化预防护理流程》,对每一个细节均有明确说明和详细要求。该流程在临床应用后,VTE预防率明显提高。基于骨科成功经验,将促进院内各高危科室的专科预防护理流程的出台。

自主研发信息平台,提高疾病管理水平

建立信息化VTE患者上报系统,对发生VTE的患者进行监测。自201511日正式上线以来,数据库已初具规模。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掌握VTE患者特点,提高VTE风险识别能力,为制定VTE预防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领推动学术发展

协和VTE防治专科护理小组积极加强院内外各类学术交流。建立微信公众号,为护士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与国内外护理同仁交流经验、分享成果。

通过4年的努力,协和护理团队已发表VTE相关论文多篇;成功获批护理科研立项3项,获得52万元经费支持;并荣获北京护理学会护理成果奖一等奖及北京协和医院护理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

 

“一龄一教”公众急救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急救护理专科 郑若菲主管护师 

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急诊白金十分钟内如果患者能得到专业有效的急救,将大大提高生存的可能。公众作为急诊白金十分钟的主体救治力量,由于应急救护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薄弱,故存在“急诊盲区。现有的急救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模式笼统、培训内容片面,培训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年龄层公众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规范、科学及统一的培训模式来提高应急救护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一龄一教公众急救培训模式的构建

根据频发或危险度权重高的急症的年龄特点,选其集中趋势将公众分为七个年龄层,分别为婴幼儿(0-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学龄儿童(7-10岁)、学龄儿童(11-12岁)、青少年(13-23岁)、中青年(24-59岁)及老年人(≥60岁),结合其接受能力,分层设置相应的急救培训课程,包括急救知识与技能。所有培训内容制作成标准化课件,配以完整的教学设计,由福建省立医院急诊急救专科护士选择不同年龄层公众相应密集的场所集中进行急救普及教育。为提高公众学习积极性,让活动更加通俗化,确定活动主题为学应急救护,从你我做起系列活动,且分为急救知识进校园、急救知识进企业、急救知识进农村、急救知识进机关、急救知识进社区及急救知识宣讲六个活动分支。

 “一龄一教公众急救培训模式的实践

采用多中心合作方式,福建省立医院急诊急救护理专科对申请加入的分中心进行资格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加入,目前已有宁德市闽东医院、武夷山市立医院、漳州市医院、龙岩市第一医院4家医院专科护士队伍加入,各中心采用统一的培训模式、培训流程、培训教材及培训主题等进行公众急救普及培训。20165-至今,已对福建幼高专附属幼儿园、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福建省福安第二中学、福州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州市庆城社区、福州人民警察培训基地、福建省福安市白云山景区等18个机构开展急救培训活动,受培训人员近3840人。

 “一龄一教急救培训模式创新公众急救普及培训要素,探索出一套规模化、系统化、长期化的急诊培训模式。公众通过由浅入深的急救学习,获得以家庭急救知识为基础,心肺复苏术为核心的螺旋型急救知识体系。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普及急救知识的道路上,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科学设置岗位深化特色专科护理

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 张圣洁主管护师  

实施岗位管理,是提升护理科学管理水平、调动护士积极性的关键举措,是稳定和发展临床护士队伍的有效途径。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近年来深入探索护士岗位管理,对提升专科水平、保障手术安全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分设四类护理岗位。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的护理岗位设置分为四种。管理岗位包括总护士长及护士长;教学岗位指教学老师;护理岗位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线护理岗位,包括专科负责人、专科护士、洗手护士、巡回护士等,另一种为非一线护理岗位,包括恢复室护士、疼痛护士等;最后是后勤支持岗位,包括药品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内勤、高值耗材管理、腔镜设备管理等,这四种岗位均要体现护理专家的价值。

完善岗位描述。在进行描述前首先要确立什么是关键岗位,关键岗位最主要的体现方式就是不可替代性。通过明确任职条件、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及如何进行岗位优化等,逐步完善手术室各岗位的工作描述。

落实护士分层。我院将手术室护士分为四个层级,分别为成长期护士、熟练期护士、专业精通型护士及护理专家。分级依据主要从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科研管理能力两方面入手。以手术室为例,临床工作能力主要考虑能否承担洗手护士或巡回护士工作、轮转科室进展情况、考核是否合格、承担手术的难度级别以及是否能独立值班等。教学科研管理能力主要考虑是否担任主班护士、是否担任带教及授课任务、是否担任专科负责人等。其中专科负责人对本专科进行全面管理,是协和特色之一。

做好监控评价。手术室对护士进行分层考核,确立每一层级护士的考核方式,根据层级要求确定考核内容;积极探索考核方式的改进和优化,如利用信息工具进行考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的不断完善是激励科室发展的前提。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努力前行,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和专科水平,以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高效的手术护理服务。

 

护理论坛:互动与交流(从左到右)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李奇主管护师

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 张圣洁主管护师

福建省立医院静脉输液专科 卢苇副主任护师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 孙文彦副主任护师 

北京协和医院VTE防治专科护理小组 陈亚萍主管护师 

福建省立医院 吴静冰主管护师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急救护理专科 郑若菲主管护师


高水平医院建设
  • 合作共建
  • 建设活动
  • 高水平实验研究平台建设
  • 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