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脚走鹅卵石路的健身方式,
颇受一些中老年人群的欢迎。
同样热衷这项“健身运动”,
福州的余先生
却把自己的脚底给踩伤了。
每天踩一小时
踩出了足跟痛
48岁余先生平时喜欢穿着居家平底布鞋,去公园的鹅卵石路面上散步,每次都走上一小时左右才回家。
一周前,余先生感觉两只脚的脚底出现了莫名疼痛,而且这疼痛时有时无:在晨起或久坐后站起来时疼痛明显,走一段时间后疼痛改善,但长距离行走后,疼痛又明显起来。
为此,余先生来到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接诊医生诊断他患的是足底筋膜炎,而发病原因,正是长时间光脚走鹅卵石路面。
医生提醒:踩鹅卵石路对健康有一定益处,但要把控好时间,特别是老年人,一般走10-15分钟左右即可。
足底筋膜炎
占全部跟痛症患者的80%
足底筋膜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占全部跟痛症患者的80%。
患者通常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其疼痛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在一段时间耐受后,患者的疼痛感可能会好转,但在长时间、连续行走后,疼痛会再次出现。我院康复科邵斌副主任医师说。
此病的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跟骨内侧结节也可有明显压痛,足跟部内侧肿胀。
患者也可以在家中自查,先令足趾背屈从而绷紧足底筋膜,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指沿筋膜从足跟向足前段触诊,如果跟骨结节周围局部压痛明显,沿筋膜走行触及压痛,那么很可能就是足底筋膜炎。
此时应及时治疗,否则会发生足底筋膜破裂,出现跖底血肿伴压痛,严重时可导致无法行走。
这些生活习惯
诱发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发生和年龄、运动强度、生活习惯、先天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退化因素:随着年纪增大,脚部肌肉、韧带与肌腱逐渐退化,足底筋膜的负荷就会增加,因此足底筋膜炎常好发于40岁之后。
足部过度承重:会提升发病风险,肥胖者、搬家工人有较高的机率罹患足底筋膜炎。
运动过度:导致肌肉不堪负荷,甚至造成微小撕裂伤,也会造成足底筋膜炎。
穿不合脚的鞋子:可能增加足部负担,久而久之产生足底筋膜炎症状。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于不平坦路面:会对足底筋膜造成损害。
先天结构异常:扁平足、空凹足、脚掌内旋、长短脚等先天脚部结构异常状况,都会增加足底筋膜负担。
足底筋膜炎的康复治疗
出现足底筋膜炎,省立医院康复科治疗师朱宝浩建议患者可以首选在家中进行自我康复训练。
1.用脚掌踩着网球、泡沫轴,前后来回滚动,动作要慢,让足底充分舒展。每组每次 3- 5min,重复 2-3 组。
2.通过拉伸筋膜和肌肉。例如坐着用手抓住脚趾向上向后牵拉,直到感觉足底牵开感到舒服,维持该姿势约15-30s,然后放松。重复该动作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组训练。
3.将一块毛巾放在地面上(也可改抓弹珠),患脚平放于毛巾上,脚后跟着地,用脚趾不断地抓住毛巾,然后放开。每组 10-20 次。
4.肌内效贴有稳定和缓解疼痛作用。
如果在家中自我康复训练
还无法缓解疼痛,
患者也可以前往医院康复科,
通过冲击波、超声波或激光等
物理治疗缓解疼痛。
(资料图:足底筋膜炎患者正在进行“冲击波”治疗)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