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甲状腺体检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
查出了甲状腺结节,
这让许多患者谈“结”色变,
同时也对如何治疗充满了困惑。
3月27日,我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医学中心的三位专家——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温俊平、甲状腺(疝)外科主任医师顾恩郁、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吴松松在《大医生开讲·省立直播间》,共同探讨甲状腺结节的相关知识。
短短一个半小时直播,观众们提出了百余个问题。直到直播结束,许多意犹未尽的观众还继续转战“甲状腺健康交流群”,与专家进行更近距离的交流。
网友在交流群里咨询专家
截至发稿,本期节目在我院视频号、福建卫生报直播平台、视频号、抖音号、福建日报视频号等多平台的观看与回看量超40万人次。
Q:甲状腺结节和碘真是“冤家”吗?
“得了甲状腺结节就不能吃碘盐和海鲜”是长期流传在民间的说法,直播一开始,温俊平主任医师就针对福建沿海民众特别关心的问题作出了解释。
他表示,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具有重要作用。摄入过多的碘或者长期缺碘,都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如果想知道自己平时碘摄入量是否合适,大家不妨到医院做个尿碘检查,早上随机的一次尿检就可以判断。
此外,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吃碘盐、海鲜会刺激甲状腺结节的生长,患者不需要太严格的禁忌,以免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检查
“甲状腺结节越大风险就越高吗?”“结节有血流信号需要警惕吗?”“甲状腺报告分类标准怎么看?”这些在门诊中最常被问的问题,在直播中同样成了观众关心的焦点。
为此,吴松松主任医师现场“开课”,指导观众读懂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报告。他指出,甲状腺结节的“好坏”不能只看大小,结节血流多少与良恶性的关系也并不绝对。为了区分结节的好坏,超声科医生一般会在超声报告上对甲状腺结节进行0-6级的划分。
如果超声结果显示是1-2级,一般都是良性,如果显示3级,绝大部分为良性,可半年随访一次。假如到了4级及以上,其恶性风险会随之提升,患者可相应增加随访的次数,必要情况下及时治疗。
“在患者中,比较焦虑的是评级为3级,或4A级的患者,他们总担心自己的结节会不会从良性转为恶性。事实上,甲状腺结节从良性转恶性的概率低于5%,而且一般是因为某些恶性结节在早期形似良性,导致了主观上的误判。因此可通过半年一次的随访,进一步明确结节的性质。由于恶性甲状腺结节生长缓慢,在随访过程中有充足时间来应对,患者不用太过焦虑。”吴松松主任医师说。
“1+N”模式的就诊间搬到了直播间
对于甲状腺结节,选择怎样的治疗方式,结节该不该切,往往让患者十分纠结。患者在内科、外科、超声科就诊时可能会听到不同的治疗意见,甚至是相反的建议,让患者听完犯懵,无所适从。
针对这一情况,我院构建了“1+N”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对病情复杂,诊治方案需要多科室参与商讨、制定的患者提供多学科会诊服务。昨天直播中,三位专家就将“1+N”模式的就诊间搬到了直播间,为许多线上咨询结节是否需要手术的患者提供参考建议。
顾恩郁主任医师表示,结节是否要手术,首先要通过穿刺明确性质。多数良性结节可以在内科长期随访观察,明确恶性的结节,或超过四五公分的良性结节,可考虑手术切除。
对于三公分以下良性结节,顾恩郁主任医师则推荐了省立医院超声科开展的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射频消融术。
据吴松松主任医师介绍,射频消融是在超声“透视眼”的引导下,用一根细细的消融针捣毁瘤体组织。它不仅创伤小,不会留下疤痕,也不会损伤腺体,避免终身服药,给甲状腺结节患者带来了福音。
目前,射频消融术在省立医院已开展十年,每个月可治疗一百多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率与手术切除没有明显差异。
如果良性结节大于三公分,患者对手术切除有天然恐惧,且术后对美观的要求较大,可通过多学科医生会诊,最终确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温俊平主任医师指出,多个不同专业的医生坐在一起讨论,最终给患者一个共同的最佳治疗意见,这样既减少了过度治疗,也避免了延误治疗,患者减少了在不同科室间奔波,还得到了最佳治疗建议,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来源:福建卫生报
编辑:陈翔宇
责编:陈钰涛
编审: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