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山大学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2006年—2008年参与健康与退休研究的上万名50岁及以上美国人进行平均11.6年的随访,发现心理韧性较强的人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心理韧性差的人。
对老年人而言,培养心理韧性不仅能增强心理健康,还能延年益寿。想将“玻璃心”打造成弹性强大的“橡胶心”,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养出强大的身体
人的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在同等程度的困难下,身体素质越强,心理恢复能力越强。比如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通常比疾病缠身的人要高。
因此,平时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舒缓身心。
用书写消散情绪
创伤或痛苦发生后,出现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可以试着把这种感受写下来,让情绪得到释放。
写作顺序可以是:先用简单词语阐明当下感受;然后写出引发上述情绪的具体事件;再写出自身需求,比如希望达成的结果,若无法达成需求,自己是否可承受;最后,写出自己应做出的改变。
守住生活秩序
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是培养心理韧性的关键。当一个人承受较大压力时,基本生活秩序往往先被抛弃,如开始熬夜、不按时吃饭、房间变脏乱等,这些看似是在放松,其实是在不良情绪中挣扎的表现。
因此,即使身处困难中,也要守住生活秩序,避免过分沉溺于不良情绪中,这也是提高自身心理韧性的方法之一。
积极与他人交流
生活中要主动增加社交,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心理韧性高的人往往更愿意依靠身边人,建立来自家庭、朋友的强大支持性联结。
这种联结不仅是他们敢于面对困难的底气,还能进一步形成“韧性高—寻求帮助—问题解决—韧性更高”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