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忍则忍”的骨痛,可能正是转移癌在疯狂进展!一位乳腺癌康复者、几个月的煎熬与恐惧,最终迎来的是医生“疑似骨转移”的判断。她的故事不是个例,但却提醒我们:晚期癌症患者必须警惕骨骼健康,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或许是当前最有力的应对之道。
【警惕】当癌症“啃噬”您的骨骼
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扩散转移到骨骼。这就像房屋的承重结构被蛀虫悄然侵蚀,看似外表无恙,实则根基动摇,随时有崩塌的风险。骨骼并非仅仅是支撑身体的“架子”,它还是重要的“器官”。当癌细胞转移到骨骼,会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如:剧烈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以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持续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让患者身心俱疲。忽视骨转移,就是在埋下“定时炸弹”。它不仅带来巨大的痛苦,骨折和脊髓压迫更可能造成永久性残疾,甚至加速疾病进程,威胁生命。
“忍一忍”或“单一治疗”可能错过最佳时机
面对骨痛,很多患者选择:
01“忍一忍就过去了”:强忍疼痛,直到无法忍受才就医,可能错过早期干预、预防骨折的最佳窗口期。
02仅靠“止痛药”:大量依赖强效止痛药,虽能暂时缓解症状,却无法阻止骨骼破坏的进程,且长期使用副作用显著。
03“只看一个科”:只找疼痛科医生或骨科医生,治疗方案可能不够全面,无法兼顾抗肿瘤治疗、骨骼保护、疼痛管理和功能康复。规范、综合的治疗是守护骨骼的关键
精准评估:通过骨扫描、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血液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血钙),全面评估骨转移的部位、范围、破坏程度及对全身的影响。
多管齐下的治疗策略:
01 抗肿瘤治疗全身性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是基础,控制原发癌和转移灶。
02 骨保护药物如双膦酸盐类(如唑来膦酸)或地诺单抗,显著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破坏,降低骨折风险,缓解骨痛。
03 放射治疗局部放疗是止痛(尤其对放疗敏感的肿瘤)和预防/治疗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的有效手段。
04 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靶向性的放射性药物(如镭-223、锶-89),会选择性聚集在成骨细胞活跃的骨转移部位,通过释放的辐射能量直接杀伤周围的肿瘤细胞,从而达到高效止痛和抑制病灶发展的目的。
05 微创介入治疗如骨水泥成形术(如椎体成形术)快速稳定椎体,缓解疼痛;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可精准毁损转移灶。
06 骨科手术对于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时的手术固定(如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和减压是恢复稳定、避免瘫痪的关键。
07 专业疼痛管理多模式镇痛方案(药物、神经阻滞、介入技术等)有效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08 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介入,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改善功能。
多学科协作,为骨转移患者筑起坚固防线。骨转移癌病情复杂,涉及全身肿瘤控制、局部骨骼破坏处理、疼痛缓解、功能维护等多个方面。单一科室往往难以提供最优解。为此,我院特别开设骨转移癌多学科联合(MDT)门诊。
我们的强大团队:
01肿瘤内科专家:制定全身抗肿瘤方案。
02放射治疗科专家:评估并实施精准放疗。
03骨科专家:评估骨折风险,提供微创及手术解决方案。
04疼痛科专家:制定个体化、高效的疼痛管理策略。
05放射科/核医学科专家:精准解读影像学资料,明确骨转移范围与性质。
06病理科专家:必要时提供精准的病理诊断支持。
07康复医学科专家:指导术后或治疗后的功能锻炼与康复。
08MDT组长:著名肿瘤内科专家刘振华教授。
门诊特色
▲一站式评估:一次就诊,汇集多学科顶尖专家智慧,全面评估病情。
▲个体化整合方案:共同商讨,制定最优化的、兼顾抗肿瘤效果、骨骼保护、疼痛控制和功能恢复的综合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间奔波。
▲高效决策:缩短诊断到治疗的时间,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尤其对预防骨折和脊髓压迫至关重要。
▲全程管理:建立档案,长期随访,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门诊地点:东街院区 MDT诊区
▲咨询电话:0591-88217460
一审:林洪鋆
二审:王薇
三审:陈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