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院庆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08-01-09 00:00  点击数:


省立医院七十周年院庆在一片祝福和欢庆的海洋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与其说是结束不如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院庆的气息仍然回荡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不断激励着省立人继续前行的脚步。

回想起筹备院庆的一段日子,虽然辛苦,但是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在听前辈们讲那“过去的故事”。作为省立的一名新员工,对于省立医院的七十年的历史,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她的辉煌,她的荣耀,但是我在参与筹备院庆的过程中,透过一张张老照片,一页页发黄的便笺,我看到了省立医院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和几代省立人的不懈追求。

当我拿着一叠的老照片去向几位老主任、老同志请教时,他们总是很乐意地向我介绍医院的历史变迁,好似那一幢幢旧病房依然如故,历史就在昨天。有一位老科长告诉我,五十几年前他就分配到省立医院工作,当时医院规模很小,只有内、外、妇、儿等几个病区,仪器设备极其简陋,只能开展阑尾切除等简单的手术。现在的五四路也是医院的辖区范围,当时还是一片片肥沃的农田,旁边的内河清澈如莹,经常可以看见小鱼小虾在河中嬉戏。因为没有自来水,全院的供水来源仅靠医院一个高高的水塔,所以当时医护人员就是在这条清澈的小河里洗涤衣服、病房的床单和被单。老科长说着说着嘴角便扬起笑容:“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们都很努力很快乐地工作着,没想到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我们医院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我感到很欣慰。”几位老主任听了都相视而笑,似乎有一种共同的默契在默默地告诉我他们过去的故事,省立医院发展的历史。在谈笑言语间,我再一次发现了他们眼角的皱纹,花白的头发,心里不禁感动了许久。五十年弹指一挥间,这些老前辈们为省立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而如今,他们已是两鬓白发。

在整理“流金岁月”的一组照片时,我看到我院响应毛主席“6·26”伟大号召,派出医疗队,组建流动医院,在泰宁为农民服务的老照片,感慨万千。上世纪60年代初,医护人员常常要乘着竹筏、趟过溪水出诊。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我院医护人员左手领着药箱,右手提着鞋子涉水出诊的情形。在泰宁,医护人员不仅要治病救人,宣传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带不脱产卫生员,还要坚持生产,自给自足。这其中有两张照片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张是我院医护人员用针灸治好了子宫下垂长达13年的患者,临别时全家来道别,患者紧紧的握着护士的手,眼里流露出无限的感激之情,我们的医护人员低下头微笑着,医患关系在瞬间融洽得亲密无间;另一张照片是我院医护人员在公社为病人做手术,因为条件有限,只有打着手电坚持手术,但是大家依然非常专注,手术衣上依稀可以看见“省立医院”的字样,仿佛在传达一种坚定的信念。我想,“精于医术,诚于医德”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省立人演绎得淋漓尽致,或许,省立人自始至终都传承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感染着一代代的省立人,才有省立医院辉煌的七十年,腾飞的七十年。

院庆背后渗透着每一个省立人的努力,前辈们给我们打下了结实的基础,我们年轻一辈更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时间不能倒回到七十年前,但是,我们期待并且努力着,三十年后,我们也能为省立医院百年院庆献上一份厚厚的大礼!(院办  王琳)

医院概况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