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福建省立医院科研处 微信公众号
==== 喜讯 ====
近日,福建省政府公布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我院4项科研成果获2016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3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奖1项。
由我院林纬博士主持完成的“内分泌少见病和内分泌肿瘤的临诊应对”、梁玮主任主持完成的“内镜隧道技术在食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陈彦青主任主持完成的“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优化与临床转归”及我院参与完成的“肝脏手术围术期脏器保护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分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获奖项目
内分泌少见病和内分泌肿瘤的临诊应对
所获奖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团队成员:林纬、黄惠彬、姚瑾、温俊平、陈刚、张琼瑶、刘林华、黄延玲、郑燕慧、薛莹
项目简介:
本课题是关于内分泌系统少见病罕见病及常见肿瘤的系列研究,历时八年,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内分泌系统少见病罕见病(如正常血钙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Gitelman综合征、B型胰岛素抵抗、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Ιb型并多发性内分泌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发育异常、非典型基因突变导致的Wolfram综合征、暴发性1型糖尿病、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临诊应对。第二部分是关于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的研究,主要针对肾上腺肿瘤(醛固酮瘤、偶发瘤、嗜铬细胞瘤等)、垂体肿瘤和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
本课题从具体临床案例入手,采用了分子基因水平等先进的诊疗手段,结合传统的诊断方法,提出了临床诊疗思路,形成了规范的评估体系,并提出一些相应疾病的诊治新观点。项目选题新颖、设计合理、统计分析正确、结果可信。研究中的多个创新点为国内外首次提出。研究成果在包括《临床内分泌杂志》(JCEM)在内的国际权威或高级别杂志发表,并被多次引用,并且研究成果在国内多家医院推广应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其研究成果对省域范围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内分泌系统少见病及内分泌肿瘤防治政策的制定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证明此研究成果已为国内外同行认可,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课题通过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国际与全国性学术会议以及开设国家级学习班来推广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包括:⑴发表SCI论文,包括在国际临床内分泌代谢临床领域最好杂志JCEM(影响因子6.2分)发表论著并回答专家提问,参加骨代谢领域最高级别国际性学术会议ASBMR年会做壁报口头报告与国际同行交流。⑵在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并通过举办国家级学习班及参加全国性的专业会议(全国内分泌年会)的口头发言、壁报交流等形式,普及并推广内分泌少见病和内分泌肿瘤的评估体系以及精准医疗的理念与模式。本课题不仅将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省各城市(如厦门、泉州、三明、宁德等),也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多个发达省市(如上海),获得省内外同行的一直肯定。本项目的推广有助于加深各临床医师对该系列疾病的总体认识,降低内分泌少见病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提高内分泌肿瘤手术前的定性(良恶性鉴别与功能定性)与定位诊断。
内镜隧道技术在食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所获奖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团队成员:梁玮、郑晓玲、徐丽霞、邓万银、陈文树、钟世顺、何利平、潘小杰、郭仙斌、李伟华
项目简介:
近几年来,在内镜微创技术治疗领域,我国内镜下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食管管腔较为狭小,内镜操作空间受限,所以ESD操作时间较长,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OTES)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基础上延伸出各项内镜治疗技术,其中内镜隧道技术是国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内镜隧道技术是通过在黏膜层与肌层间建立一条通路,使用隧道的屏障对来源黏膜或肌层疾病进行治疗,当治疗黏膜侧病变时保持固有肌层的完整性,一旦发生穿孔要及时处理;治疗固有肌层病变以及管腔外的治疗,保护黏膜层的完整,以便迅速恢复消化道的完整性。福建省消化内镜中心通过对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治疗食道疾病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项目组应用内镜隧道技术治疗各种食道疾病,如滑轮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ESTD)切除食管早癌、经口内镜下肌切除术(POEM)治疗贲门失迟缓症(AC)、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切除食管固有肌层瘤体等。内镜隧道技术较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并且是将来发展的趋势,本项目团队已成为省内内镜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团队之一,其内镜操作及内镜治疗技术水平均位于国内前列。
本研究已发表论文8篇,中华级文章4篇,SCI收录论文1篇。其中,共有2篇论文被引用9篇次(1篇在SCI中被引用2篇次),均为他引。我院内镜中心是福建省主要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举办了多期国家级、省级培训班,并邀请国内外各大三甲医院的内镜中心主任、教授参观指导,已培训全省多家医院开展该项目。举办大型消化内镜学术会议30余次及手术演示10余次,在该项目团队的带领下,在全省多家三甲医院及内镜治疗开展较成熟的部分基层医院、民营医院开展内镜隧道技术治疗相关食道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成效。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优化与临床转归
所获奖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团队成员:陈彦青、姚玉笙、林莹、戴东升、邱良诚、赵秋燕、杨阳、吴蔚蓝、吴毅欢
项目简介:
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优化是根据多模式镇痛原理,针对不同类型人群的生理特点及手术种类采用个体化的镇痛治疗方案,同时应用可视化技术和无创经鼻给药等新技术,在完善镇痛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转归。
本课题主要通过临床研究,分别选取肿瘤患者、小儿患者等不同人群及不同类型手术进行研究。在临床研究中,采用不同模式的镇痛方式,优化围术期镇痛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通过围术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证实可以减少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同时增强镇痛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证实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疼痛过敏。同时,应用阿片类镇痛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局麻药物等,有效控制了围术期气管插管,术后疼痛等各类应激反应,增强了围术期麻醉效能和镇静镇痛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改善患者临床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