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医学、医院、医生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08-03-07 00:00  点击数:

省政协委员、省立医院院长林才经教授理性诠释医患关系
         

医学、医院、医生究竟是什么?应怎样理解?如何定义?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院长林才经教授引用了名医特鲁多镌刻在美国纽约东西部撒拉纳克湖畔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来对此做出真情而理性的诠释。今年在省政协会议医卫组讨论时,林委员纵论医患关系,引起了与会委员的强烈反响。1月29日,林委员再次接受记者专访。

林才经委员说,社会及群众对医院及医务人员认识的偏颇是因为对医学认识的不足而导致的。医学从来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也是一门遗憾的科学。“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与其说概括了医学之功,不如说坦言了医学的局限。这种局限是缘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表明医生作为人非神的特性。医学不可能治愈一切疾病,也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医院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场所,但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就要总是帮助病人、安慰病人、温暖病人。

“畏敬生命是医生的第一品质,如果没有对人性的尊重,手术刀和屠宰刀就没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医生是身怀悲天、悯人之心的大善者。”林才经委员说,“医生治愈疾病的局限与患者对生命的渴望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医患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医患矛盾是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映。医患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反映社会群体在经济利益、价值取向、文化修养、道德水平、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冲突。”人的一生一世可以犯错误,医生是不能犯错误的,但这对于医生来说是很难的。医患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赞美高尚无私,或者是痛斥麻木冷漠,其目的都是为了唤醒人的尊严。

在谈到医疗卫生界的现状时,林才经委员用了“功德无量,怨声载道;天天做好事,很少人知道。”两句话予以通俗的概括。医生这支队伍既其乐无穷却也其苦无比,他们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天天都在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大医院年门诊量都在百万人次以上,诊疗中只要有万分之一的病人出了问题就不得了了,其结果是政府不满意、社会不满意、患者及家属更不满意,再加上媒体为卖点而进行的炒作,使医生几近被妖魔化。同时,每年医院都要救治一大批无身份、无亲属、无经济来源的“三无”病人,做了大量的善事、好事,但由于不敢大做宣传,加之社会的一些偏见,因而“很少人知道”。

作为省立医院院长、国内著名的急诊医学专家,林才经教授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但他更珍惜的是他30多年的从医经历。他引用了我国两位医学大师的话———“医生的一生一世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我们的手因谨慎而颤抖”。他说,医学虽然不完美,但不能被丑化;医生是温暖的,不是冷酷的;医院是净土,不是黑洞;医生是天使,不是魔鬼;医生是在搏命,不是在搏钱;我们的专家不能总先进了却先衰,更不能英年早逝;医院需要自律,更要维权;医生需要关爱、需要尊重,更要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医改的路是坎坷的,而不是一个谜局;中医不仅要生存、更要发展,绝不能死亡,中医明天还姓“中”。

作为福建省政协医卫界的委员,林才经委员说,医卫界的委员大多是医学专家、医院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要以敏锐的目光和独特的视角关注医疗卫生、关注医患关系、关注医务人员的酸甜苦辣,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解剖诸多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思考医疗卫生改革,为丑恶而痛、为不平而怒。

林才经委员呼吁,疾病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医患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我们应该对患者充满爱和同情,同时也要严厉打击不良医闹,用公心与善良化解医患之间的隔阂、误解、恩怨,纠正社会对医学的曲解和对医生的误读,让医生更加爱护患者、关心病人;让患者更加理解医学、尊重医生,使医患更加和谐相处、互济共生,社会就更加风清气正。(黄国章 黄守勤)

省立新闻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