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两会之声】两会进行时——来自福建省立医院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交高质量“作业

发布时间:2020-05-28 08:48  点击数:

备受瞩目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我院翁国星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我院侯建明教授,肩负人民的重托和期待,在两会时间里,汇民声、议国事。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医疗行业成为关注焦点,他们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

会议期间,他们提交了关于实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速医学人才培养、保障医务人员权益、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关注罕见病研究和救助体系等议题广受关注,并接受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网、中国网、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的专题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民主促进会福建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外二科主任

翁国星教授

 


央视新闻

关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实施在即,翁国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出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医务人员行医环境的关注,提供一个良好的行医环境,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次对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做了详细的规定,对医疗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福利、行医环境的保护以及他们退休后的保障都作了详细规定;二是关注医疗卫生资金保障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对医务工作者,这点都非常重要。

 

人民日报

加快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

5月22日,《人民日报》系列报道“总书记的关心事”,请代表委员讲述如何把总书记的关心关切落实到实践中、体现在成效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翁国星结合工作实际和调研成果,就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等话题建言献策。

翁国星建议,要搭建完整的多学科多平台联合攻关研究机制,由相关部委联合牵头,组织各单位、各学科强强联合,并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加快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由流行病学专家、感染病学专家,甚至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等参加联合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健康中国

两会寄语

翁国星在健康中国、健康报上作两会寄语。“应该加大力度吸引优秀中学生报考医学院校,提高医学生质量,为培养高水平医生打下良好基础。无论是我们自己对中学生调查还是正式研究报告,影响学医最大几个因素包括不感兴趣、学医负担重、医患关系紧张等。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全方位共同努力,解除学医及从事医学事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

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

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侯建明教授

 

中国网

新冠疫情给公共卫生带来的启示

此次疫情中,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浮出水面。“中国公共卫生人才严重紧缺,特别是具有应急事件应对能力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专家。”侯建明建议需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他指出,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3000多个大专院校的学科设置中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或学院的大学仅有80余家,每年培养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仅7000人左右,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教学与科研并重,建立公共卫生与防疫的研究体系。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也应该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鼓励高校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预防医学的比重,提升到与内、外、妇、儿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


微观@两会

在接受福建电视台采访时,侯建明指出后疫情时代,一是应“平战结合”,强化公立三甲医院“龙头”作用,发挥综合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龙头”作用,加强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的建设;二是要保稳定、保民生,在医疗疾病防控方面、在公共卫生领域,都需要补短板。此外,高水平的医疗人才,也是福建医疗的一个短板,必须在基层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尤其是要留住人才,要给医务人员很好的行医环境;三是要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常态化防控意识,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提倡分餐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切断病毒的传染环境。

 

人民政协网

让罕见病患者治疗不再难

在侯建明看来,我国的罕见病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对于罕见病的整体诊疗能力不足,就诊信息碎片化。同时,大多数罕见病无药可医、无钱可医,其用药的医保覆盖范围窄,难以完全解决罕见病用药支付问题,需要更多渠道的补助机制。

他认为,罕见病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亦是我国医学和社会学面临的巨大挑战,只有政府、民众、医生和患者的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最大力度地与罕见病抗衡,实现防治上的突破。

为此,侯建明建议:加强全国诊疗协作,实现罕见病的分级诊疗和远程信息互通,加大医保对罕见病的投入和覆盖,在此基础上,多种途径并举,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罕见病保障体系,让罕见病患者治疗不再难;鉴于85%的罕见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要重视罕见病的预防和筛查,在民众中加强罕见病的知识宣教,强调和普及产前筛查的必要性,并加强我国医务人员在遗传咨询方面的培训,避免罕见病的悲剧代代重演。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网、人民日报、

健康中国、人民政协网、福建电视台


省立新闻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