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一把刀”,心中装病患
师从裘法祖,主攻肝胆外
医路耕耘老黄牛,医德高尚暖人心
花甲再出征,援外济苍生
魏北有 教授
福建省肝胆胰外科专业创始人
(1927.5—2021.8)
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曾任福建省立医院外科主任,是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曾在60岁高龄时担任中国援博茨瓦纳医疗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出色地完成了援外医疗工作任务。
他师从中国普通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主导开创了福建省肝胆胰外科事业,率先成立福建省立医院肝胆胰外科专业组。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一心为病患解决苦痛的高尚医德,让他成为口口相传的“人民好医生”。前不久,当他去世的噩耗传来,来自院内外的同事、晚辈、患者及家属的悼念慰问如雪片般飞来。
语言无法表达我们心中的哀思,
唯有将他那医者父母心的奉献精神,
化作明灯,
照亮我们前行之路。
迎难而上 厚积薄发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魏北有在导师裘法祖院士的指点下,展开了对肝胆外科的研究。同事眼里,他就是耕耘在临床的“老黄牛”。当时的外科大手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复杂的胆道手术往往需要进行5-6个小时,甚至7-8个小时。遇到难度高、选择性大的手术,魏北有总是亲自上台,包括急诊手术、大手术等,平均每周要做6-7台手术。他常说:“一位外科医生应具有坚强的毅力、充沛的精力、强壮的体力与高深的技术。”
▲魏北有为患者进行手术
精湛医术的背后是无数个不舍昼夜的坚守。积累了大量手术实践的基础,他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名列前茅,学术成果广受关注。1984年,中华外科杂志发表了他的《623例肝胆管结石临床分析》,是当时全国胆石症最多的一份资料,导师裘法祖了解到他的胆道手术已达1500台,亲自推荐他参加全国第一届普外科学术会议。他成为当时在全国肝胆症研究协作组里唯一的福建代表。
▲魏北有(第一排左五)参加学术会议
▲魏北有(右二)参与
我省肝胆胰外科研究生论文答辩
以病人为中心
5次改进胆肠吻合方法
翻开当年的资料档案,一段关于魏北有5次改进吻合方式方法的纪录令人感叹。当时,魏北有施行肝叶切除治疗肝内结石已超过120例,数量全省第一,国内亦未见报道。据我院肝胆胰外科田毅锋主任介绍,当时那个年代,胆管结石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难度甚高。
▲资料记录
为了能尽量减少患者损伤,有利于术后康复,魏北有在手术过程中一直在寻求更好的吻合办法。从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逐步演化到与空肠肝门区ROUX—Y吻合术。同时,他还在国内较早开展经过肝胆道穿刺造影或引流术,让患者在病情诊断上少走弯路,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治疗效果。
传承先辈精神,臻于至善至强。正是魏北有等老前辈奠定的良好基础,我院肝胆胰外科不断开拓进取,不仅救治无数疑难重症,更是以创新技术让八闽百姓减轻痛苦。前不久,肝胆胰外科提出的胆道微创全新术式在国际权威外科期刊发布,“省立术式”登上国际学术舞台。
▲肝胆胰外科团队
最高奖赏是
当病人对你伸出大拇指时
“精于医术,诚于医德。”每当默念院训时,我院心血管外科陈同主任医师的脑海里,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恩师魏北有的形象。他满面红光,微秃的头顶上几缕银丝般的白发,总是微笑着。虽然他们在医疗专业上并非传承关系,但陈同一直记得40年前,他刚参加工作,在省立医院外科轮转期间,跟着魏北有教授学习的点点滴滴。
▲魏北有学生陈同写给老师的悼词
“记得一次夜班,收治一位枪伤病人,下腹贯穿,小肠、膀胱共13个枪眼。忙了一整夜,对枪眼伤口逐个修补,天亮交班时,魏主任的话使我顿时睡意全无。他说,补了13个洞,只要有一个洞愈合不好发生了肠瘘,都将是致命的。在这种情况下,用什么标准决定受损肠管的取舍,是一个医生应该准确判断的。我茅塞顿开,作为一个医生,除了医术上要精益求精,全心全意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魏北有曾说过:“当病人对你伸出大拇指时,就是对你一个医生的最高奖赏。”
▲与患者的合影
每天,他总是提前半小时上班,到病房查看病人;收到一位孤儿的求助信,他心急如焚,立即回信,不但手术治愈了他的疾病,还为他申请来了政府的补助;为了急性胆道大出血的患者,连夜下乡主刀手术;没有电话的年代,他在家一看到同事来,就知道是有急诊,骑上自行车就往医院赶……他总是这样急病人所急,心里装的全是治病救人,无愧于大家给予的“人民好医生”称号。
“纵使医药有穷尽,但不竭的爱能照亮每一个受苦的灵魂。”魏北有用一生践行医者之初心,更激励着一代代外科医生们,以他为榜样,救死扶伤,尽己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
他是耀眼的光芒,
作为晚辈,
我们将永远追逐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