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科健康教育

儿童遗尿症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21-06-16 11:52  点击数:

根据最新发表的2019年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遗尿症(NE)俗称尿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尿失禁,为5~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遗尿的儿童不作病态。

一、遗尿症的发病率

近年来我国儿童NE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5岁儿童中NE的发生率为15.3%,5~18岁儿童NE的发生率为7.88%,可能与尿不湿使用增多和把尿训练减少有关,尿不湿使用时间越长,把尿时间开始越晚,NE的发生率越高。

二、遗尿症的常见致病因素

NE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常见相关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及受体异常等。除此之外,NE发生还与患儿的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自身因素包括性别、下尿路其他症状以及肠道和其精神行为功能状态等。男性NE发生率略高于女性,这些性别差异多在青春期前消失。排尿异常、便秘及功能性大便失禁也是NE相关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居住环境等。母乳喂养和良好培养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成员和谐关系有助于预防NE的发生。遗尿症具有自愈倾向,在生长发育期每年约有15%的NE儿童自愈,但最终仍有1%~2%儿童NE症状会持续到成年。

三、遗尿症的分类

根据NE发生的特点,可以分为原发性遗尿(PNE)和继发性遗尿(SNE)。无论是自愈或者经过治疗,只要曾经有过连续6个月的不尿床期,就可以诊断为SNE。SNE儿童多经历过家庭不良事件,伴随精神异常的概率更高,治疗更加困难。根据是否伴有白天下尿路症状将NE分为原发单症状性夜间遗尿(MNE),非单症状性夜问遗尿(NMNE)。

严重NE为每周尿床夜晚数>4。顽固性遗尿(RNE)特点为经过行为治疗、遗尿警铃和去氨加压素(DDAVP)等正规治疗3个月后疗效欠佳或者停药后复发。

四、遗尿症的危害

长期尿床会使孩子易患尿路感染、外阴炎,抵抗力下降,对肾脏、膀胱的发育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产生精神障碍、情感障碍和社交障碍等,未治疗可持续至成年。同时可导致家长睡眠结构紊乱、家庭经济负担增加。

五、遗尿症的评估

遗尿症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适当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评估,必要时还要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和心理学测试。

详细采集病史是诊断NE的关键,但患儿回忆的信息不是总与实际排尿情况相符,应由家长记录并完成“排尿日记”,以提供重要的病史信息。

排尿日记指在一定时问内采用特定的表格连续记录自然状态下的排尿相关数据,包括每次排尿时间、尿量及其他参数等。学龄期儿童需连续记录1周尿床情况(包含晨起首次排尿量)和2天(周末)白天排尿日记。使用排尿日记表,需电子称、量杯、尿不湿等辅助工具记录。

六、遗尿症的治疗

NE治疗原则为重视基础治疗,依据病因和临床分型选择警铃(叫醒)和药物疗法(DDAVP、M受体拮抗剂等)。NE的基础治疗贯穿治疗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作息饮食调节、行为治疗、觉醒训练与心理治疗。

作息饮食调节主要是指帮助家庭制定规律作息时间;患儿白天正常饮水,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定时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睡前排空膀胱,睡前2~3 h应不再进食和大量饮水。

行为治疗主要为养成日间规律排尿、睡前排尿的良好排尿排便习惯。

觉醒训练主要是指应当在膀胱充盈至即将排尿时将其从睡眠中完全唤醒至清醒状态排尿。

心理治疗,即强调遗尿症是一种常见问题,无需感到尴尬;家庭需认识到尿床不是孩子的错,避免指责患儿;鼓励其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使患儿树立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积极参与治疗。

七、遗尿症的预防和调护

1、1岁以后开始训练孩子在白天养成定时定点的排尿习惯,逐渐减少尿不湿的使用。

2、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不要看惊险游戏、动画片、电视、电影等。

3、晚餐不吃西瓜、葡萄、甜瓜及小米稀饭等利尿食品。

4、晚间入睡前2 h,不饮水或进食液体食物。睡前排干净小便。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男孩如有包茎及时处理。

6、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中药汤剂白天服完。

7、便秘的患儿应积极治疗便秘,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

8、有重度腺样体肥大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儿应积极治疗。

9、避免受凉,尤其注意足部和腰腹部的保暖。

  10、孩子尿床后,切忌恐吓责骂,而应安慰宽容,鼓励患儿消除怕羞、紧张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若孩子未尿床,则予以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