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镇痛周#
10月第三周——
健康日主题:“让疼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
主讲专家:疼痛科主任 刘荣国
总觉得摸哪哪痛、全身僵硬、坐卧不安
伴随疲惫、失眠、萎靡不振等
CT、MRI检查不见异常
止痛药也不“香”了
这可不是“公主病”
警惕纤维肌痛综合征!
近日,在福建省立医院疼痛科门诊,饱受怪病折磨多年的林老师(化名)在刘荣国主任医师的帮助下,终于揪出了“幕后黑手”——纤维肌痛综合征。
痛不欲生
怪病始终无法根治
“这几年真是太难熬了!”提起自己的患病经历,41岁的林老师满腹辛酸。最开始只是头部和腰部不适,当地的医生按照肌肉扭伤治疗,用了消炎镇痛的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老师浑身疼痛的症状越发严重,甚至出现右侧肩关节和胸部疼痛异常。
“就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按压住胸腔,动弹不得,全身僵硬,上课的时候是堵着一口气在讲话,严重的时候稍微抬手写板书都几乎痛的要昏厥过去,一节课40分钟就要消耗掉我全部的体力。”
从神经内外科、风湿科到中医,林老师辗转多家医院,多个专科,只为寻找到疼痛的病因。
望闻问切
凭借经验疾病立现
“刘主任真的太神了,通过面诊,询问了我身体情况,并让我弯了个腰,做了下体格检查。马上就确定我患的是纤维肌痛综合征。”林老师终于在疼痛科找到了答案。
刘荣国主任介绍说:很多纤维肌痛症患者,其实是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新陈代谢障碍、微循环灌注不良引起广泛性无菌性炎症病理变化,刺激全身的躯体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所致。刘主任团队为林老师安排了银质针针刺导热治疗,在第一次治疗后,她感觉整个人豁然开朗,本来紧绷的状态一下子就舒展开了。目前,她进行了3个疗程的综合治疗,从原来上一节课就撑不下去到如今可以连着上三节课。
“真的很幸运能够遇到省立医院疼痛科,每次治疗都非常细心,根据我的反馈给予相应调整。感觉康复指日可待。”林老师对疼痛科团队的权威和耐心赞不绝口。
认识不足
导致临床误诊率高
美国风湿病协会认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症仅次于风湿性和骨性关节炎,位居第三位,成年人的发病率大约为2-3.3%,其中80%以上的患者为女性。
国际相关学会早在1990年就提出了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已先后更新了4版,但仍未完全明确其病因。该病虽然常见,却并不为大家所认识,临床诊断率不高,治疗困难,疗效也很不理想。患者常常辗转于不同的科室和医生之间,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而得不到明确诊断。
“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很多,很多医生会单独将某个表现当做病因,有些甚至会被以抑郁、焦虑症进行治疗。”
刘荣国主任医师指出,就诊疼痛科的纤维肌痛症多数周转于骨科、神经科、康复科、中医科等科室,接受过口服基础药物,或针灸、理疗或者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但是往往疗效不佳、不持久或者难以耐受副作用或者为中断药物的依赖而前来。作为疼痛科医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治疗手段,其结果必然失败。
近几年来,福建省立医院疼痛科团队接诊过多个类似病例,经过深入研究和经验积累对该病的治疗有了新的思路,重点在无菌性炎症治疗进行探索,得到良好疗效。正应和了今年世界镇痛日的主题“让疼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通过各种有益的尝试,让患者真正获益。
科普时间
Q1——什么是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症是全身广泛弥漫性肌肉疼痛并常伴有显著疲劳、睡眠障碍、情绪抑郁/焦虑等异常临床表现的一组疼痛综合征。
Q2——为什么会得纤维肌痛综合征?
目前尚且病因不明,一般来说和以下原因有关:社会心理因素、疼痛传导机制异常、疼痛抑制性递质减少。
Q3——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哪些临床特征?
主要为肌肉骨骼系统的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多见于女性,尽管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下述3组症状:
主要症状:全身广泛疼痛是纤维肌痛症的典型症状。尤以中轴骨骼(颈、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为常见。其他常见部位为头、上背、中背、臀部、大腿、膝、小腿、肘、腕、踝、足。
伴随症状:特征性伴随症状包括睡眠障碍、过度疲劳、心理异常。约90%的病人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难、易醒、多梦、精神不振。50-90%的病人有疲劳感,常常抱怨感到太累,无法工作。
以上症状常因天气潮冷、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而加重,局部受热、精神放松、良好睡眠、适度活动可使症状减轻。
专家简介
刘荣国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福建省立医院疼痛科主任。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熟练应用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疗法、发散式冲击波等治疗各种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