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省立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媒体看省立

【医路灯塔】林丽香教授:从医执教七十余载——师泽如光,照亮前路

发布时间:2024-09-11 11:00  点击数:

她是林主任

创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是福建省内分泌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她是林医生

不论术后初愈还是台风天气

始终践约出诊,风雨无阻

她也是林老师

深耕临床、重视临床科研

是学生们眼中敬畏的不老“女神”


60年代,她曾力挽狂澜,在流脑流行的疫区,成功降低了31.5%的死亡率;

70年代,她在国内率先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静滴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比以往传统疗法更加合理、经济、简便、安全;

80年代,她在国内率先发现T3优势型甲亢,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方向;

90岁,从医执教七十三载,她仍在一线。


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医者、师者。感受林丽香教授那严谨踏实、勤奋上进的经历,犹如一股清泉流于山涧,润物无声、波澜不惊,在涓涓前行中别有一种厚德博爱的气韵和坚韧不拔的追求。


林丽香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内知名内分泌专家

福建省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福建省第七届政协委员

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全国女医师协会理事、福建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糖尿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卫生组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

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行百佳”“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综合性医院优秀医师”“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称号。


厚德:广慈博爱 视患者如亲人

“医生很苦,但是每当通过努力诊断出疾病,治好他们,我就觉得非常欣慰。在克服疾病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像亲人一样互相扶持,让他们感受到天使般的关怀和温暖。”

林丽香是一个看不得患者受苦的“暖医”,会设身处地考虑患者的需求,并给予安慰,用温和的言语鼓励他们。

那是在几十年前,一次林主任在值夜班,遇到一位要跳楼的30岁左右的女患者。林丽香与她像朋友一样聊天,患者向她倾诉,是由于夫妻感情不和谐,从而有了轻生的念头。如何才能化解她的焦虑和心酸呢?

林丽香认真查看起这位患者的病历,观察她其衰老程度与年龄不符,面容憔悴,头发稀少等,再进一步追问病史,原来她两年前曾有过产后大出血,随后身体内分泌系统就严重失调,林丽香发现患者是得了“席汉综合征”。随后,林丽香精心诊治,三个月后患者来复诊时已恢复其青春丰韵,形象判若两人。

她在给林丽香的感谢信中提到:生命对我固然很重要,但还我青春更重要,是你给了我生命和青春,使我濒临破裂的家庭重新获得聚合。

从青丝到华发,林丽香深耕临床,用她的细心和坚持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联系。


如今,90岁的她仍活跃在临床一线,门诊的每一位患者,她都会详细问诊,完整记录病史。内分泌类疾病的病程很长,很多患者都是跟随林教授几十多年的“老病号”。“我见证了她们从女孩到母亲甚至到外婆的整个人生历程,就像亲人一样,这样的医患情谊很难得。”


创新:与时俱进 终身学习

“患者需求的每一声回响,都是变革医学技术的不竭动力。所以我每时每刻都想着怎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死亡率。”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内分泌实验室工作

医学不全是成功,也有很多力不从心的挫折和失望。

1968年,林丽香响应号召到流脑流行区去防治流脑,看到许多暴发性流脑病人高热昏迷,四肢有散在的出血点,几小时内瘀斑愈来愈多,遍及全身并发严重休克,病情非常险恶。他们用常规方法积极抢救,也无法救回大批病人的性命,她悲痛却无可奈何。但每一次治疗的失败,每一个病人的离世都鞭策着林丽香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停顿地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不言山穷水尽,永远柳暗花明。

终于,她提出在综合疗法基础上重用阿托品,成功将流脑流行疫区的患者死亡率从42%下降至10.5%。

1992年至1995年在国内较早建立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测定及胰岛素原测定,为糖尿病分型及发病机制提供依据;1994年至1997年对糖耐量低减进行三年干预治疗,与国外同步探索2型糖尿病预防。并在全省主办15期学习班,将内分泌前沿技术和知识全盘传授给基层医务人员,只为让更多患者获益。

在第一届华东区内分泌代谢学会上致辞


卓越:见微知著 重视了解疾病全貌

“临床基本功离不开长期实践和认真思考,细致地收集病史和体检是诊断的首要环节,绝对不要因为有了现代化仪器设备就忽视这些基本功。”

从大内科到内分泌科,林丽香教授的卓越功力始于住院医师时打下的坚实基础,长于临床多年的细心积累。她经常教导年轻医生:临床基本功离不开长期临床实践,即深入细致地了解和观察病情。

林丽香带学生查房

内分泌科现任主任温俊平回忆道,当年林丽香教授在病房时,总是习惯在夜班接班时先看交班医嘱,一一了解病房重、新病人的具体情况,再逐床巡视一遍,掌握他们的病情。即使没有危重抢救,她也习惯在临睡前到病房走一走,发现一些白天忙碌中没有注意的问题。曾经有一位腰背疼痛病人患者,半夜再次发病,她一边处理,一边仔细询问病史,最终帮他找到了癌痛的病根竟是胰腺癌,事后患者经手术治疗,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共享: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

“青年医生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前程似锦。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最骄傲的事。”

东风桃李、巨木成林。1963年,林丽香作为教研组秘书开始负责内科教学工作;1992年,林丽香教授开始带教内分泌学硕士研究生,在她循循善诱的教育和培养下,如今不少学生已成为内分泌学界中流砥柱。

在学生、后辈的眼中,林丽香教授是一个不怒自威的“严师”。她从不责骂学生,学生们的敬畏更多来源于她的认真细致,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

青年医生为林丽香献花

每次专科查房或者疑难病例讨论时,林丽香都会提前到床前仔细地询问病人的病史,亲自体检。她在查房时随时询问负责医生相关情况,一旦问题答不上来,医生心里就会想,“完了,该努力了”。她非常敏锐,经常发现临床诊断、处理中的关键问题。从疾病病理生理的变化,到如何考虑鉴别的方式,会将病例分析透彻,并耐心指出学生们回答时缺漏的细节,十分注重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这种“考验”使得大家都很紧张,不敢偷懒,却也总是使人收获颇丰。

林丽香很强调终身学习,养成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省立医院院长、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陈刚印象最深的是,研究生选择课题的时候,当他选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这一临床问题,“林老师当时就问我,了解多少基本知识和总共看过多少个甲状腺病理切片。”

林丽香常常是家、医院、图书馆,三点一线往返,不断从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带着问题去找书本,又带着学到的理论知识回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她认为,强大的基础知识储备是创新的第一步。很多科研设想并非凭空出世,都是由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延伸而来。因此,研究问题要有严谨科学的头脑和钻牛角尖的精神,解决一个问题就进了一小步,很多个点连起来,就能前进一大步。临床诊疗能力的进步可以从一次次查阅文献和回顾病历中获得启发,拓宽思路,也将受益于教学和科研上的成长。

林丽香与后辈进行病例讨论

除此之外,与林丽香共事的人也总会深情地谈起她对后辈们的不吝教导和悉心爱护。重症医学二科主任石松菁回忆起医院组建内科ICU时,请林丽香教授坐镇指导,那时候已经70岁的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每周坚持带我们查房,有时候遇到“棘手”的患者,哪怕很晚打电话找她请教问题,也从来不生气,遇到疑难病例更是倾尽所学,为我们答疑解惑。

林丽香获得过许多的荣誉和头衔,然而在学生、同事眼中,她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医者、老师。真正闪光的不是外在的荣誉,而是品格的光辉。她以其学识品行、人生态度为后辈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END-


来源:央视影音

整理:党委宣传部

一审:王华炜

二审:许陈玉

三审:宁宇


省立新闻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