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案极为有限,尤其是对于中度及重度患者,更是缺少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
最近,我院神经医学中心的神经外科脑功能团队成功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李阿婆(化名)实施了全省首例——改良版颈深淋巴结-静脉吻合术(LVA)。手术后,阿婆在反应速度和记忆力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01
手术像“疏通剂”
疏通带走脑内的致病蛋白
年近八旬的李阿婆,近几年来记忆明显变差,生活丢三落四。有一次居然忘记了自家怎么走,这才引起家人重视,经检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九个多月来,尽管李阿婆在家人的陪同下积极就诊,坚持服药,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依然无法阻止病情的快速进展,生活都快要无法自理,给家人带来无尽的忧虑。于是,家人带着李阿婆来到我院神经外科。
目前普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成因之一是致病蛋白在颅内的沉积。神经外科脑功能团队在为李阿婆详细评估后,决定为其采用最新的治疗方案——改良型颈深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该术式核心原理在于通过将颈深部的淋巴管与周边小静脉进行连接,促进大脑代谢废物的有效排除,进而有效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进程。目前,国内已有将这项技术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相关报道,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冕教授等国内神经外科领域知名专家也表示,该术式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展现了卓越的疗效,改善率高达90%。
但由于淋巴管的直径极为细小,吻合口极为微小,传统淋巴管-小静脉吻合术限制了实际的引流效果,导致术后改善效果不尽如人意。此次,施行的是改良版术式,能显著提升脑部淋巴引流的效率。
此外,神经外科脑功能团队还创新性地结合了多模态影像数据,利用神经纤维束成像技术和术中激光淋巴成像技术,为评估患者颅脑类淋巴循环功能以及术中重建的淋巴循环途径提供了重要手段。不仅能提高手术精准度,也为术后疗效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手术当天,在神经外科魏德主任医师的组织下,脑功能团队精确无误地将双侧颈深淋巴结与颈内静脉进行了吻合。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3个多小时,十分顺利。
02
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做
需要符合相应指征
魏德主任特别指出,尽管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展现了令人振奋的前景,但目前仍不能被视为治愈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善症状和延缓病情发展。
同时,要注意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做,需要经过神经内科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病;其次,患者的Aß-PET和Tau-PET影像学诊断需均为阳性;最后患者还要经过手术耐受评估,如患者患有某些严重基础疾病可能也不适合该手术。
我院神经外科脑功能团队成功实施改良颈深淋巴结-静脉吻合术,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展望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完善,相信这一新技术将为更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失去的宝贵记忆,点燃对生活的热情与期待。
专家简介
魏德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神经外科主任
德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学术任职:
福建省海医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微侵袭专家委员会委员
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诊疗:
垂体瘤、脑血管外科、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以及各种颅脑肿瘤疾病的微创手术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东街院区)
周三上午(金山院区)
刘宇清
主任医师
学术成就:
近年来,致力于3D打印及VR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十余篇。其“3D打印颅脑肿瘤及动脉瘤实体模型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侧脑室额角穿刺术研究及创新”分别获得2014年度、2016年度福建省立医院技术创新奖。
擅长诊疗:
颅脑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积水、脊髓肿瘤、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手术及综合治疗
门诊时间:
周五上午(东街院区)
洪文瑶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分会神经调控学组成员
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福建分中心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
福建省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委员
擅长诊疗:
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特发性震颤和梅杰综合征等肌张力障碍)、颅神经疾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的手术治疗
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金山院区)
周二下午(东街院区)
陶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擅长诊疗:
在福建省率先开展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及颞叶癫痫的治疗,并在皮层电极监测下行致痫灶切除治疗癫痫,专业范围颅脑外伤,脑肿瘤,先天畸型,帕金森氏病,癫痫
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东街院区)
一审:王华炜
二审:许陈玉
三审: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