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省立人物】陈文昌:在平凡中坚守,做医学生成长的“铺路石”

发布时间:2025-01-27 21:05  点击数:

独树一帜:他是个专门“讲故事”的老师

陈文昌的教学理念独树一帜,他深信“医学之根在于基础,教学之魂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1966年从医学院毕业,陈文昌在省立医院从事骨科50多年,同时也开启了临床教学之路。

他专注于病例教学,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病例讲解,“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多学科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在学生们心中播下医学智慧的种子。


“从1-188号病例,每个都编上了序号,这些都是我给学生们讨论分析的病例”。

看着这一份份精心整理的病例,

在感动的同时,

笔者不由也抛出了个“尖锐的”提问。


问:“您是外科大夫,最简单的说,随着手术器械的更新换代,同样的疾病,在治疗方法上有不同,您就不怕这些病例的治疗方法都过时了,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意义了吗”

答:“我退休20年了,虽然手术不做了,但关于骨科领域中新进展、新手术,我都在关注中。这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吧!”

“我再跟你讲讲编号176这个病例吧,患者今年刚考上本硕连读,暑假时不小心左踝扭伤,经拍X光片提示左外踝骨折,当地医院行石膏托外固定,待骨折愈合,去除外固定石膏后,患者却出现跛行,经仔细的检查跟腱,以及磁共振证实之前还伴有左跟腱撕裂伤的漏诊,所幸她随后在我们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手术治疗,9月份开学时,她已经可以穿着步行靴、扶双拐,去学校报道了......”。

“还有182号病例,患者是70岁女性,双膝关节肿痛,当地医院叫她要置换膝关节,我在门诊听她说,平时无法坚持坐着吃完一顿饭,中间需要卧床休息一下,以缓解疼痛。我就判断她可能不是关节的问题,通过进一步体检和腰椎MRI检查,证实为腰椎3、4间盘重度突出,现在她经过对症治疗,恢复良好,可下地走四千步左右,幸免做了膝关节置换术”。

原来,这些病例中,有诠释“快速康复”的最新治疗方法、有仅凭细致查体揪出“声东击西”的原发病灶、也有“头疼医脚”的误诊、漏诊。

好吧,

一口气听他讲完几个病例故事,

笔者不禁从内心开始羡慕起

陈文昌老师的学生们了!

因为上他的课,

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

而是生动、有趣、实用

骨科知识探索之旅。


师者初心耄耋之年也要当好医学生的引路人

今年83岁高龄的陈文昌,还保持着每周看2次门诊,每月组织2次医学生进行病案分析讨论。

“说错也没关系,这也说明你思考了,你来讲讲,大胆讲!”

在他的课堂上,介绍过基本病情后,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讨论检查项目、用药、治疗方案等等,就像是一场会诊大讨论。

陈文昌总是微笑着鼓励同学们发言。他总能从学生们的发言中,点评出亮点,给予学生信心。当然,他也常常在揭秘病例诊疗的精妙之处时,露出“骄傲”的神情。对的,他就是要把这份医者的成就感和自信,也传递给学生们。


平凡中的坚守,在坚守中绽放

“当年,我听过医学大家李温仁教授、陈国熙教授的课”陈文昌回忆道,“他们对治学严谨,对学生的倾囊相授以及关爱,也深深激发了我对医学教育的热爱。”陈文昌还曾受邀在省内多家医院进修示范带教。

▲陈文昌还获过福建医学院的教学奖、教案一等奖、最佳授课奖

“我们也是从实习生过来的”陈文昌总是把这句挂在嘴边,听者总能从中感受到,这满满的,对医学生的关心关爱。

面对这样一位可爱的耄耋老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围的年轻同事,总爱叫他文昌伯伯,而学生们则更爱称他一声“文昌爷爷”

学生感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陈文昌教授

甘做铺路石

送人至高远

正是青年医师成长的引路人

END


一审:王华炜

二审:许陈玉

三审:宁宇


省立新闻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