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攻克疑难疾病是医院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重要实践,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救治病情复杂、危急的患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新需求,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疾病诊疗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对学科格局进行变革与重塑,成立了15个医学中心,覆盖泌尿肾病、胃肠、胸部、神经医学、骨科、内分泌、心血管等多个领域。通过多学科的深度交融与协同合作,以“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诊疗”为理念,为患者提供最精准的治疗。
医院组织开展“感党恩 为百姓 名医义诊周周见”系列义诊活动,15个医学中心将陆续在金山院区开多学科MDT义诊,疑难病诊治问题一站式解惑。
肿瘤血液医学中心
多学科诊疗
这四年,福建福安42岁的林女士(化名)经历了从绝望到感恩的心路历程。4年前,她被确诊为罕见晚期肝血管肉瘤,生命仿佛被按下了倒计时键,在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血液医学中心团队的治疗下,林女士不仅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肿瘤还在持续缓解中,生活质量更是显著提升,日常行动和正常人无异。
从感动全网的“锅盔阿姨”,到“抗癌18年”的熟人王大姐,事实上,除了林女士之外,还有很多抗癌故事在省立医院肿瘤血液医学中心发生,现为全国放射肿瘤专业、核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示范基地)的肿瘤血液医学中心,对于肿瘤治疗的MDT新模式,也让很多患者治疗之路更顺畅,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界限,让众多身心俱疲的肿瘤患者免去了在多个科室间奔波之苦。
3月15日(本周六)肿瘤血液医学中心多学科专家,将在省立医院金山院区带来义诊。中心主任、肿瘤内科主任刘振华教授带领十余名专家们共同坐诊,为大家答疑解惑,现场还特别设置了“骨转移”相关科普讲座环节。
1
腹痛一月有余就医
被确诊罕见恶性肿瘤
2021年年初时,林女士在持续腹痛难忍一个多月后,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肝占位一周,且病情恶化极快,她的身体每况愈下,连行走都成了奢望,只能依靠医疗转运车被紧急送往省立医院办理紧急住院。
“患者刚入院时,体力状况极差,路都走不了,而且人非常瘦,一米六的个子体重仅有80多斤。”
肿瘤血液医学中心陈峥副主任医师说,入院进一步查肝脏MRI平扫+增强后,我们发现患者的肝脏肿瘤数量非常多,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左右肝,个头还大,最大的直径有13-14cm。而且部分累及右侧膈肌,为恶性肿瘤伴部分病灶出血的可能性极大。随即,团队对林女士进行了全身PET-CT、活检病理等进一步检查,经诊断,林女士被确认为肝血管肉瘤并肝内、腹膜后淋巴结、肺多发转移(cT2N2M1,IV期),属于晚期恶性肿瘤。
陈峥医生介绍,很多人会混淆血管瘤和血管肉瘤。血管瘤一般是良性的,大多不影响健康;而血管肉瘤是高度恶性肿瘤,发病率仅占恶性肿瘤的1%左右,像患者的肝脏血管肉瘤更是少见。因其恶性程度高、易转移,治疗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积极治疗,也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2
多学科协同精准治疗
长期带瘤重获新生
这一诊断结果,让林女士和其家属近乎“崩溃”,林女士告诉医生,自己的孩子还有三个月就要参加中考了,她期望能看到孩子参加中考的那天。
“患者配合治疗意识较强,我们也希望帮助她圆梦。”陈峥医生表示,随即肿瘤内科、肝胆外科、介入科、血液科等相关科室开展多学科讨论,后,考虑患者为晚期肝血管肉瘤,因此为其制定了综合方案。
“我们先用全身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从整体上抑制肿瘤生长、扩散。同时,实施肝脏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把药物精准注入肿瘤局部,再配合局部栓塞,多管齐下控制肿瘤进展。”陈峥说。
在经过多个周期的治疗后,林女士病情也渐渐得到控制。在两个周期治疗后,肿瘤还出现缩小迹象;四个周期治疗后,已经能达到部分缓解(PR),且体力也在慢慢恢复。陈峥医生说:“患者在配合治疗后也长期规律服用药物,最新一次的复查显示肿瘤代谢活性明显降低,影像结果显示,也只剩周边少量存活肿瘤组织。”
如今,4年过去,林女士已稳定生存,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本来我只想看到孩子中考完,没想到现在孩子都上大学了,能和一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很知足。”林女士说。
血管肉瘤为何罕见?陈峥医生介绍道,这是软组织肉瘤的一种,它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或淋巴管内皮细胞,通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
“虽然其发病率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左右。但其症状也因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而异,通常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斑片或结节,且质地较硬、边界不清。”陈峥医生还介绍道,此外,因该疾病的侵袭性和快速扩散性,传统治疗手段面临巨大挑战,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疗效有限。
“而且血管肉瘤预后较差,其恶性程度高,易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肺等器官,局部复发率也较高。特别是内脏血管肉瘤。晚期血管肉瘤1年生存率不足50%,中位生存期仅为6-12个月。”陈峥医生说。
3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并非无药可救
“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中晚期,尤其是骨转移肿瘤患者也能获得长期生存和更高生活质量。”肿瘤血液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刘振华告诉记者。
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MDT诊疗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更新,视骨转移为无法治疗、只能等待死亡的观点已经成为过去。
事实上,针对肿瘤治疗,临床已有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甚至原本预期生存期仅半年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在精心管控的综合治疗下,多数人能够见证生命的奇迹,生存期延长至三年以上,甚至超越这一期限。
目前,中心坚持“以疾病诊疗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已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制定个体化、阶梯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致力于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综合治疗(包括细胞毒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和转化研究。积极开展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核素诊疗一体化、高剂量率三维组织间插植、四维影像引导立体定向放疗、肿瘤深部热疗等新型技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
4
十五个中心多学科义诊
“1+N学科群”保障健康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感党恩 为百姓 名医义诊周周见”
系列义诊活动正在进行中
3月15日(本周六)
肿瘤血液医学中心多学科专家
与您相约金山院区
本次义诊不仅有专家们坐诊,为大家答疑解惑,还特别设置了现场科普讲座环节。三位专家将带来肿瘤血液疾病专题知识分享:
01 《骨转移先别慌,核素治疗看一看》,为您揭秘面对骨转移这一棘手难题,核素治疗如何发挥神奇作用;
02 《肿瘤骨转移 —— 科学认识与应对》,带您正确认知肿瘤骨转移,掌握科学应对方法;
03 《揭秘骨髓瘤 — 血液系统中的隐秘杀手》,帮您深入了解骨髓瘤这一隐匿在血液系统中的危险疾病。
义诊专科
肿瘤内科、血液科、核医学科
乳腺外科、泌尿外科
义诊时间
3月15日(周六)9:00-11:00
义诊地点
金山院区·2号楼门诊大厅
义诊专家
一审:王华炜
二审:陈钰涛
三审: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