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血管介入新方案!郭平凡教授团队完成多例复杂主动脉瘤精准治疗

发布时间:2025-03-31 11:53  点击数:

从“主动脉弓”到“腹主动脉”

从“局麻拆弹”到“3D精准开窗”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血管外科与肿瘤介入中心

郭平凡教授团队

连续突破主动脉疾病治疗的技术极限

高难度手术刷新了

复杂主动脉病变微创介入的新高度

▲郭平凡教授团队手术中


技术突破:微创介入攻克“血管迷宫”

86岁的王大爷(化名)9厘米大的巨大腹主动脉瘤濒临破裂、腹主动脉扭曲严重,且瘤颈较短,血管条件不佳,还合并冠心病、肺气肿病史,麻醉风险极高、手术难度大。

郭平凡教授团队大胆创新,在局麻下实施“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仅通过微小创口精准隔绝瘤体,成功规避麻醉风险。术后王大爷恢复良好。


另一位82岁高龄依姆,突发急性腹痛,CTA检查考虑腹主动脉瘤合并先兆破裂,团队连夜急诊手术,仅用2小时完成“极速拆弹”,患者转危为安。


创新融合:3D打印+体外开窗,毫米级精准封堵

70岁王大爷(化名)的主动脉弓动脉瘤直径达5cm,形如“膨胀的气球”,随时有破裂的风险。

团队应用3D打印辅助体外三开窗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弓上三分支支架置入”,在避免开胸的前提下,通过体外开窗技术精准植入弓上三分支支架,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成功隔绝瘤体。

患者术后3天即可下床活动,刷新了复杂弓动脉瘤的微创治疗纪录。


以患者为中心:微创与开放手术的“最优解”

从主动脉弓到腹主动脉,每一台手术都是技术与胆识的双重考验!无论病变多复杂,针对不同的病情,我们可以选择开放血管手术或是微创介入手术,也可以通过杂交技术,根据不同情况能给出最优解。

一名60岁患者因支架内漏及移位需二次手术,团队权衡后选择开放手术置换人工血管,确保远期疗效。术后患者康复顺利。


“微创只是技术,全方位的为病人考量,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才是核心”郭平凡教授说。

血管外科与肿瘤介入中心将在郭平凡教授带领下,持续深耕主动脉疾病全段微创治疗、肿瘤栓塞等前沿领域,推动“精准、高效、极微创”理念惠及更多患者,打造成为全国血管疾病诊疗的标杆中心。


重要提醒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疾病致死率极高,突发胸背痛、腹痛或检出血管异常,请立即就医!


专家门诊时间

周四下午特需门诊

地点:东街院区2号楼8层第4间

周一上午普通门诊

地点:东街院区2号楼4层第5间


专家介绍

郭平凡

主任医师

教授、医学博士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全国颈动脉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胸主动脉学组副组长

福建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外周血管培训基地组长

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组长

擅长诊疗:

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病变腔内介入及杂交手术诊疗,复杂主动脉瘤的开窗及分支支架植入,开放腹主动脉瘤重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体瘤手术,下肢急慢性动脉缺血的开放手术及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一体化诊疗、内脏动脉瘤和内脏动脉缺血的介入治疗,复杂动静脉畸形的诊治等。


撰稿:血管外科与肿瘤介入中心    严骏

一审:王华炜 许陈玉

二审:陈钰涛

三审:宁宇


省立新闻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