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

白衣初绽:护理路上的成长印记

发布时间:2025-06-06 08:42  点击数:

当圣洁的护士服第一次轻覆肩头,我怀揣着书本里的满腔热忱踏入病房,却在直面患者时手足无措:测血压时,柯氏音如游丝般在听诊器里若隐若现;给患儿做静脉穿刺时,指尖的颤抖被家属忧虑的目光牢牢捕捉;面对焦灼的询问,那些滚瓜烂熟的教科书条文,竟化作生硬机械的应答…… 这些挫败使我认识到:护理工作远不止是书页间的知识堆砌,更需将理论淬炼成实践的果敢与智慧。

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引下,我开启了蜕变之旅。每天提前半小时抵达科室已成常态,废弃的输液管成为我打磨穿刺技艺的“战场”;下班后,我在灯下复盘沟通疏漏,琢磨如何让专业术语化作患者耳畔的春风。两周后,当我首次为老年患者成功留置静脉针时,那句“这姑娘扎针一点也不疼”的赞许,如同一束暖阳,让职业的荣光第一次在心底悄然绽放。

然而,成长从无坦途。一个忙碌的夜班,我险些因疏忽漏输一瓶药液,带教老师严肃指出:“护理工作没有‘差不多’,每个环节都是性命相托的重责。”自此,操作前默念核对流程成为我的习惯,也为后期“零差错”筑牢根基。儿科病房里,面对啼哭的患儿,我因慌乱导致穿刺失败。护士长示范用玩具分散注意力,同时“一针见血”完成操作,这堂课让我总结出“安抚-固定-快准稳”三步法,在后续20例患儿穿刺中成功18例。此刻方知,护理的温度藏在对患者需求的精微洞察中。

在ICU为晚期肺癌患者做临终护理时,我为他擦拭身体、整理遗容,家属含泪致谢:“谢谢你们让他走得体面。”那一刻我感受到护理的尊严不仅存在于生的希望,更在于对逝者的尊重。一次夜班,患者突发过敏性休克,我跟随带教老师迅速完成吸氧、肾上腺素注射和抢救记录,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临床思维与应急心态的重要性。

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书本知识与实际存有差异。例如,为糖尿病患者做饮食指导时,需结合其生活习惯调整方案,而非机械套用标准食谱。这使我学会在遵循规范的同时保持灵活性。

连续加班的疲惫、直面生死的震撼曾让我自我怀疑,但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患者的真诚感谢,让我重燃坚持的动力。实习的淬炼,让南丁格尔誓言不再是纸上的庄严文字,而是化作每日晨昏的坚守。我终于理解:护理工作平凡而伟大,需要奉献精神与终身学习的毅力。未来,我将以更扎实的技能、更温暖的关怀、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努力成为有温度、有能力的护理工作者。

感恩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患者的信任包容、同事们的支持帮助,这段实习经历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起点。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陈凌萱)



一审:穆艳

二审:何萍

三审: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