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心血管病医学中心】心脏“双阀门”微创修复成功,高难度瓣膜手术助八旬老人重获新生

发布时间:2025-06-30 11:22  点击数:

近日,我院郭延松教授带领心内科团队运用国际前沿微创介入技术,成功为一位80岁高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TEER)。 

这一标志性技术组合的应用,通过微创方式解决了其心脏 “ 发动机 ”的两个关键“阀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问题,标志着我院在处理复杂高危心脏瓣膜病领域达到领先水平,为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术后,林依姆恢复良好,困扰其半年的胸闷、气喘、头晕乃至晕厥等症状消失,现已康复出院。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

里面有几扇“门”(瓣膜)

保证血液只往一个方向流

林依姆的问题在于:

第一扇门(主动脉瓣)严重变窄,血液流不出去,全身供血不足;第二扇门(二尖瓣)关不严,血液倒流,让心脏更吃力。这两扇门同时出问题,情况非常危险!

80岁高龄的患者林依姆(化名)就遭遇了这种情况,近半年来她反复出现胸闷、气喘等不舒服症状,不仅体力下降、稍微行走十几米即出现头晕、气促,有时候还会眼前一黑、甚至晕厥。

按老办法,得开胸、锯骨头、让心脏停跳才能修,对80岁的老人来说风险太大。


面对挑战,郭延松教授团队组织了多学科讨论。基于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成熟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强大的多学科协作体系,决定为林依姆实施微创的“双剑合璧”手术方案:

0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作为治疗高龄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金标准,通过股动脉穿刺,将人工瓣膜精准植入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替换其功能。

02 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TEER)

是治疗继发性或部分原发性二尖瓣反流的重要微创手段,使用特制的夹合器,夹住脱垂的二尖瓣叶,显著减少反流。

此次高难度的双瓣膜同期微创介入治疗,正是我院瓣膜团队技术实力深厚、常规化开展复杂手术能力的集中体现。


学科建设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团队目前已开展多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等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手术量居全国前列。

在处理高难度复杂病例方面积累了较丰富技术经验,包括冠脉阻塞高风险、极大瓣环纯反流、左室心功能极差、自杀左室+循环崩溃高风险、镜像右位心、颈/腋/髂动脉入路、极大角度横位心、百岁超高龄患者等病例;近年来也先后对国内多家医院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导管手术开展提供影像、麻醉、手术等多方位技术支持,积极参与全国瓣膜中心征文、约稿,参与专家共识编撰、TAVR规范化课程制作等工作。多次在CHINA VALVE (HANGZHOU) 、中国结构周、东方会、成都瓣膜会等国内会议上进行手术直播及学术授课。同时参与各类型器械临床试验,多项试验入组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团队精诚团结、同心勠力,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及学术影响力,也将造福更多的瓣膜病患者。


专家介绍

郭延松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福建省急救中心主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福建省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擅长诊疗:

擅长复杂结构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以及心衰诊疗

学术任职: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精准医疗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衰学组副组长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副主席

福建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福建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福建省心血管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编委、《Circulation(中文版)》编委、《H&M》杂志编委

门诊时间:

周四上午(东街院区)

周二上午(金山院区)


专家介绍

陈新敬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经皮导管二/三尖瓣修复术(TEER)、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术(TPVR)、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病介入治疗。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为多家医学杂志审稿专家和编委,发布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个医学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制定,并获得多个医学奖项。

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东街院区)

周一上午(金山院区)


撰稿:心血管病医学中心

一审:林靖怡  王华炜

二审:陈钰涛

三审:宁宇


省立新闻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