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瘤
虽是良性肿瘤
却最爱“躲”在脊柱周围
往往容易导致患者
高位截瘫
壹
双腿突然无力
瘫痪风险迫在眉睫
今年初,57岁的李先生(化名)突然发现自己行走无力,双腿逐渐失去知觉,甚至出现了近乎瘫痪的症状。
经过检查,他被诊断为颈2/3节段哑铃型神经鞘瘤,肿瘤严重压迫脊髓的右侧并从脊髓腹侧侵犯到左侧,随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瘫痪。
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李先生和家人心急如焚,就诊我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
徐杰教授带领脊柱外科(神经肿瘤组)团队肖毓华副主任医师,经过仔细评估后,决定采用团队首创并精研多年的“钥匙孔”(Keyhole)微创手术技术,为李先生实施一场“精准拆弹”行动。
贰
微创手术
化繁为简,安全精准“拆弹”
团队创新一套新理论:包括 “顶端减压、侧向潜行、疝出肿瘤、内侧补片”,既能实现微创切除,又能保障手术安全,几乎避免了脑脊液漏的并发症,实现了不放引流管,快速康复出院。这种微创切除椎管切除肿瘤安全性被手术中电生理监护所证实,切除肿瘤的过程中,神经电生理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该手术的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准确可靠。相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
整个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操作精准,创伤极小。
术后李先生的双腿力量迅速恢复,术后仅2天便顺利出院。无需引流管和导尿管,住院时间缩短了80%,康复速度远超传统手术方式。
叁
15年攻关
keyhole脊椎肿瘤微创手术的突破
徐杰教授团队在脊柱神经肿瘤微创治疗领域深耕15年,成功将复杂的大手术转变为国内外领先的微创治疗,成功治愈了大量病例。研究成果曾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更让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脊柱神经肿瘤领域得以实施。
keyhole脊椎肿瘤微创手术,不仅为李先生这样的患者带来了新生,也为脊柱神经肿瘤的治疗发展了新路径。
我们的目标是让患者以最小的创伤
获得最快的康复
徐杰教授说:“微创手术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还大幅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科普:什么是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常见于脊柱周围。虽然多为良性,但肿瘤生长会压迫神经或脊髓,导致疼痛、麻木、无力甚至瘫痪。传统手术往往需要大范围切开,创伤大、恢复慢,而新型微创手术则通过精准操作,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高位颈2/3哑铃型肿瘤
从左侧经脊髓腹侧延伸到右侧压迫脊髓
手术后核磁共振证明肿瘤完全切除,脊髓恢复,没有脑脊液漏
专家介绍
徐杰
副院长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后 博士生导师 教授
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
二级主任医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擅长诊疗:
颅底寰枢椎畸形,脊柱侧弯与后凸矫形,在脊柱微创显微手术手术与椎管肿瘤的微创切除方面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展脊柱机器人手术突破1000例。发明内镜下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率先开展股内侧肌下不切开肌肉的微创膝置换术,率先开展运动学对线膝置换,例数位居全国前列。在臂丛与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方面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带领团队获评加速康复关节外科全国示范中心与突出贡献奖。使学科发展成为福建省骨科脊柱神经与关节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学术任职: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质控委员
福建省创伤质控中心主任
国际AOspine生物力学研究会理事
亚太显微外科联盟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脊柱疼痛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委员,显微神经脊柱外科学组委员
福建省骨科脊柱神经与关节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东街院区)
肖毓华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擅长诊疗:
颈椎病、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管内髓外肿瘤、脊柱骨折等脊柱疾病的微创诊疗。
学术任职:
福建省中西医脊柱微创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脊柱退行性变与神经保护学组委员
门诊时间:
周三下午(东街院区)
俞云龙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诊疗:
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擅长对各种脊柱疾病如脊柱创伤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胸腰椎管狭窄症、脊柱原发肿瘤、脊柱转移瘤、脊柱退行性改变等微创化、阶梯化治疗及老龄人骨质疏松的预防及诊治。
学术任职:
国家级健康中国行动宣讲员
福建省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脊柱医学分会理事兼秘书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分会委员兼秘书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医科大学校友会志愿服务分会秘书
门诊时间:
周四下午(东街院区)
撰稿: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 俞云龙
一审:林靖怡 王华炜
二审:陈钰涛
三审: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