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外科团队不仅在全国学会中斩获多项重要任职,更以扎实的临床实力和前沿的科研输出,展现了福建小儿外科的“省立水准”。
七位专家当选全国学组委员
徐迪教授作为团队带头人,此次当选全国学会常委兼微创学组副组长,将助力小儿微创手术诊疗流程与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建设。
同时,何少华、高晓芸、庄曦、许辉煌、李立帜主任医师以及陈江龙副主任医师,分别在全国学会各大学组(微创、泌尿、尿动力、肿瘤、肛肠、肝胆、青年学组)中脱颖而出,当选为委员,充分反映出我院儿外科在多个亚专业方向的临床与学术能力。
这份对儿外科“国家队”级诊疗服务的认可,背后是几代医者六十多年的默默耕耘。我院儿外科自1959年建科以来,一直是全省该领域的“领头羊”。从2005年完成全省首例小儿腹腔镜手术,到2018年,首例单孔腔镜手术的开展,再到如今常规开展“单孔+1”及单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科室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创造了多项“福建首例”乃至“全国首例”的纪录。
深耕专业,硬核实力分享
与会期间,我院儿外科专家围绕临床重点、难点问题,以“诊疗+研究”双轮驱动,输出丰硕成果。
徐迪主任通过主持会议与技术授课,将团队的技术创新与临床经验向全国同行进行分享与推广。
泌尿与尿动力领域:何少华主任医师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视频”专场中担任主持人,解读复杂手术,传递危急重症救治经验。高晓芸主任医师在“下尿路功能障碍”专场中提出“表型分类+精准管理”的诊疗思路,为推动诊疗规范化提供了清晰路径。
肿瘤、肛肠、肝胆领域:庄曦主任医师围绕儿童实体瘤微创治疗难点提出建设性意见。许辉煌主任医师主持“肛肠罕见少见病”专场,助力完善罕见病诊疗共识。李立帜主任医师参与胆总管囊肿手术技术规范研讨,推动诊疗技术同质化发展 。
科室青年人才梯队同样在全国舞台上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陈江龙副主任医师当选青年学组委员,为学组注入了微创技术创新的活力。林珊主治医师深度参与了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机器人与AI应用学组”的初步筹建工作,并担任机器人分会主持,为新技术落地临床提供了新思路。贾金富医师在本次会议上以一篇小儿尿动力学主题发言及肿瘤、肝胆学组的两篇壁报,展示了其在小儿外科多领域的科研成果。
青年骨干张玉茹、卢晶晶与研究生团队同步发力,形成了“全员参与、梯队协作”的学术格局。其中,研究生王建斌、王思丝、杨静雯在壁报交流环节,围绕小儿外科前沿课题输出了研究观点,充分展现了科室“传帮带”的人才培育成果。
此次亮相全国学术年会,我院儿外科以“任职委员牵头、全团队协同”的模式,将学术履职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从核心学组的领航者到青年力量的创新先锋,团队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分享覆盖了小儿外科的各个关键领域,不仅彰显了科室的综合实力,更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小儿外科事业的精准化、规范化发展,为守护儿童健康筑起更坚实的医疗屏障。
撰稿:儿外科 林珊
一审:许陈玉 王华炜
二审:徐迪 陈钰涛
三审: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