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陈雄峰作为唯一第一作者,在美国留学期间完成的一项肿瘤学研究,于肿瘤领域内顶尖期刊Cell大子刊《Cancer Cell》(影响因子44.5)上发表。
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异质性的认知框架,也为临床转化指明了新方向。理解抗原呈递型CAF(apCAF)的复杂性,对于开发精准的CAF靶向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未来的治疗策略应依据不同apCAF亚群的功能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此项研究标志着科学家对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细化水平,并为克服癌症药物及免疫治疗耐受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识别出一种独特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亚型,称为抗原呈递 CAF(apCAF),这是目前最不为人所知的 CAF 亚型。为了全面了解 apCAFs 的起源和功能,我们构建了跨越 14 种实体瘤的成纤维细胞分子图谱。我们的整合研究揭示了在大多数癌症类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 apCAF 谱系:一种与间皮样细胞相关,另一种与成纤维细胞相关。利用高分辨率的单细胞空间成像平台,我们表征了这些 apCAF 谱系的空间生态位。我们发现间皮样 apCAF 位于癌细胞附近,而成纤维细胞样 apCAF 则与三级淋巴结构相关。此外,我们发现这两种 apCAF 谱系都能上调分泌蛋白 SPP1,这有助于胰腺导管腺癌(PDAC)原发肿瘤的形成和结直肠腹膜转移。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在分析 apCAF 谱系及其空间生态位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
英文版
This study identified a unique subset of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 termed antigen-presenting CAFs (apCAFs), which currently represent the least understood CAF subtype. To comprehensively elucidate the origin and function of apCAFs, we constructed a molecular atlas of fibroblasts across 14 solid tumor types. Our integrated analysis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two distinct apCAF lineages in most cancer types: one associated with mesothelial-like cells and the other with fibroblasts. Using a high-resolution single-cell spatial imaging platform, we characterized the spatial niches of these apCAF lineages. We found that mesothelial-like apCAFs are located in proximity to cancer cells, whereas fibroblast-like apCAFs are associated with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Furthermore, we discovered that both apCAF lineages upregulate the secreted protein SPP1, which contributes to primary tumor formation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 and peritoneal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 summary, this study provides unprecedented resolution in analyzing apCAF lineages and their spatial niches.
专家介绍
陈雄峰
主管技师,福州大学硕士,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美国西南医学中心Harmon Center博士后。美国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ASCB) 会员,福建省药物临床试验检查员。参与多项省厅级课题,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在Cancer Cell、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基础研究论文6篇。主编和参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各1部。
内分泌科简介
内分泌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福建省内分泌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福建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和骨质疏松暨骨矿盐分会挂靠单位,福建省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心。
2025年牵头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四大慢病”重大专项——糖尿病环境危险因素识别及防控策略建立,总经费达5780万元。科室中标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编写多部国内骨质疏松领域指南,1位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暨骨矿盐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科室共获得科研成果奖18项(包括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福建省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等),是目前全省唯一两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的医院(2011~2015)。
1位专家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位专家获得福建省卫生健康中青年领军人才研修培养项目支持。
已发表SCI文章80余篇,其中5分以上文章有14篇,中华级和国家级医学论文3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在JAMA network open发表论文1篇。研究成果在2017年、2018年美国甲状腺学会年会上口头发言,在2019年美国甲状腺学会年会上重点口头发言,在第11届国际糖尿病与代谢大会 (2021 ICDM) 以及第13届亚洲糖尿病协会(AASD )科学会议(线上会议)作为特邀演讲者发言,还有多篇论文在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学术年会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科学年会、美国骨矿盐研究学会(ASBMR)年会、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年会、美国内分泌学会科学年会(Endo)和国际内分泌大会上口头发言或壁报交流。
撰稿:内分泌科 许丽贞
一审:陈钰涛 王华炜
二审:温俊平 许陈玉
三审: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