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名医工作室
首次落户乡镇!

近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谢宝松名医工作室在福清市第五医院(高山镇中心卫生院)正式揭牌。这是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委省共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首次将名医工作室设在乡镇级医院,标志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迈出关键一步,福清龙高半岛近30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从“四处寻医”到“专家上门”
揭牌仪式后,谢宝松带领由呼吸内科、呼吸重症、呼吸介入、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名医工作室团队,在福清市第五医院开展疑难病例会诊、教学查房等活动。团队专家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医疗知识,对患者进行详细查体,深入分析疑难病例,并针对不同的病症给出指导性的诊疗建议。

会诊中,67岁的女性患者王女士因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引起团队关注。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促进患者康复,我院专家表示,将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为王女士等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以前去福州大医院看病,来回折腾大半天,还要排队等专家、等床位,现在可以直接找到大专家,方便多了!”高山镇居民杨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心声。
高山镇距福清城关约 40 公里,就医不便一直是困扰居民的难题。作为福清市区域医疗分中心,福清市第五医院(高山镇中心卫生院)开放床位210张,血液净化床位30张,服务范围覆盖龙高半岛四个乡镇(高山、三山、东瀚、沙埔),为周边约30万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此次名医工作室的落地,让省级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福清市第五医院八病区主任魏亦明表示,此前他曾在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省立专家的先进技术和严谨态度为他树立了良好榜样。他将带领科室迎难而上,努力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科室诊疗能力。
谢宝松强调,名医工作室的建设是双向赋能的过程,不仅要将先进技术 “送下去”,更要帮助基层医院将诊疗能力 “提上来”。未来,工作室将着力构建医疗帮扶网络,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绿色通道” 机制,形成“预防科普-筛查诊断-干预治疗-定期随访”的全链条服务,全力推动实现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的分级诊疗格局。
协力抗击慢阻肺
会诊后,专家团队来到位于福清市第五医院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队列研究中心福清基地调研。该基地自2021年落户高山镇以来,广泛开展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筛查,开展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推动多种肿瘤和慢性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调研中,专家了解到,根据高山镇35-74周岁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筛查,当地总体患病率约为12.9%,其中,男性人群慢阻肺的检出率达18.1%。
魏亦明指出,老龄化、吸烟及医疗条件限制导致当地慢阻肺高发且认知不足。他将依托工作室系统提升科室诊疗能力,并加强科普筛查。
谢宝松介绍,慢阻肺病已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三大慢病,去年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内容。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的 “三高” 特点 。但在防治过程中,却面临“三低”困境,即公众知晓率低、肺功能检测率低、基层规范治疗率低。
他表示,工作室将在高山镇开展业务指导,将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切实传授给基层医护人员。同时建立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机制,为慢阻肺患者提供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案,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减轻患者疾病负担。同时,依托队列研究,结合大数据分析,深入探索慢阻肺的致病因素,推动科研攻坚,为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慢阻肺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乡贤+”模式 助力医疗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福清市第五医院成立名医工作室,也得益于高山镇热心乡贤的倾力支持。
据了解,为了解决乡亲们在家门口的看病就医难题,高山镇的热心乡贤众筹资金,成立“福清市融高善贤公益服务中心”,推动福清市第五医院成立名医工作室。服务中心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筹集公益资金超过400万元,为高山片区群众健康助力,有效提升了福清市第五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在省市级名医的指导下,福清市第五医院已逐步开展各类高难度医疗技术,在肿瘤内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肝胆外科、儿科等方面的诊疗能力持续提升,常规开展各类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并开展无痛胃肠镜下治疗、无痛分娩和盆底康复治疗等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来源:健康报
一审:陈钰涛 王华炜
二审:谢宝松 许陈玉
三审:宁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