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热烈祝贺我院心内科获评我国第一批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我国第一批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发布时间:2009-02-21 00:00  点击数:


日前,我院心内科经过卫生部历时一年的层层筛选和严格审批,获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我国第一批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导管消融和植入器械)培训基地。福建省立医院也就此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拥有两项第一批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的医疗机构,未来可接收全国各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进行培训。这也标志着我院心血管疾病诊疗尤其是介入诊疗技术水平位居国家级一线行列。

在2008年12月12日于北京召开的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等领导及专家就目前我国心血管领域介入诊疗技术现状和规范进行了阐述,同时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名单。据悉,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于2007年制定下发《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同时委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等权威学术机构对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的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候选医院进行了技术审核,审批通过了第一批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据卫生部医政司介绍,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占所有疾病死因首位,仅心脏猝死人数每年就达54万,是中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作为一项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的高新医疗技术,以其快速、准确、有效、微创等诸多优点,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带去健康的福音。但目前我国具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从业资格的医生不超过1000名,许多医院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尚不具备成熟应用该技术的条件。面对患者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巨大需求,规范诊疗技术、成立培训基地势在必行。

1978年,设在我院的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成为继北京、上海、广东之后全国第四家具有独立机构和编制的心血管病专科研究所。省心研所心内科自组建起,始终处于福建省心血管病临床防治、科研和教学的领先地位,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领域亦不例外。
我院心内科介入诊疗发展史

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介入诊疗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63年,当时就已经开展右心导管检查,后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被迫暂停。直到1972年,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成立心导管小组,经过3个月的筹备,1972年12月6日在仅有2根心导管、一台心电示波仪和200毫安X光透视机和简陋的暗室条件下,恢复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导管检查。1973年6月福建省首例法乐氏四联征右心导管造影取得成功,这一年共完成了30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1975年购置了一台SIEMENS800ma平板式双向快速换片心血管造影X光机。1976年开展了心脏临时起搏术。1979年引进了一套Beckman六导生理记录仪和全自动血氧分析仪。1980年福建省首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成功。1982年12月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大楼建成,购进一套日本岛津1250ma  C臂双向快速换片、电影摄影心血管造影X光机,于1983年6月正式建成福建省第一家技术设施完备的心导管检查室,适应开展心脑及周围血管造影检查。1984年开展心肌活检术。1986年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电生理检查术。1989年开展经皮球囊肺动脉狭窄成形术(PBPV)。1990年开展经皮球囊二尖瓣狭窄成形术(PBMV)、肾动脉狭窄成形术和周围血管腔内成形术。1993年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996年6月购置了一台全国最先进的SIEMENS MULTISTAR 1000毫安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DSA)。同年10月份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000年相继开展三腔、四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房颤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等。2000年全省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术,至今完成急诊PCI术200余例,完成例数全省第一。2004年进行了全省第一例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室间隔化学消融。迄今已累计完成各类心血管介入性诊疗术14000余例次。其中先天性心脏病造影检查2300余例,介入治疗近200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500余例;临时性心脏起搏器2000余例次;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2000余例次;冠状动脉造影4400余例,PTCA及支架植入术980余例;急诊PCI近200例;周围血管病介入治疗800余例。
我院心内科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浏览

1986年在省内开展冠脉造影检查。1996年在省内率先开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2000年在省内率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绿色通道。2004年在省内率先运用冠脉内远端保护装置,在省内率先开展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至2007年为止,现已完成冠脉造影检查4400余例,操作成功率达100%。已完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900余例,从简单病变到复杂病变(包括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CTO病变等),总操作成功率约96%。依托福建省急救中心,已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200余例,省内最多,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应用研究》获得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派出专家在省内多家医院指导冠脉介入治疗。现我院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管内超声等),有助提高治疗成功率。建立了随访机制,主要通过门诊就诊、电话联系等方式,并给予术后非药物、药物治疗指导常规,在省内冠心病介入沙龙上推广。随访率达80%以上。
我院心内科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作浏览
无创电生理

1982年,心电生理研究室组建成立,创建初期开展体表常规心电图、心向量图及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后逐步发展到各种无创心电图试验,包括阿托品试验、潘生丁试验、饱餐试验、非特异性T波检查、二级梯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室晚电位检查等。同时,食道调搏检查也广泛开展,包括食道调搏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结双径路伴阵发性室上速、冠心病负荷试验等。1992年,陈孟扬主任结合在美国工作期间对不明原因晕厥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直立倾斜试验和压力感受器的研究,提高了对血管抑制性晕厥的机制和治疗进行大量深入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N Engl J med》、《Am J Cardiol》、《Circulation》及《PACE》等杂志上,论文被国外杂志引用500多次。该科研项目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心电生理研究室在省内最早开展了心率变异性好心室晚电位的频谱分析工作,检测了心肌梗塞、冠心病、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糖尿病等患者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为临床提供了一项较好的猝死预测指标。
有创电生理检查

心电生理研究室是福建省最早、国内较早开展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的单位之一。1986年依靠我所自己的技术力量和八导电生理记录仪首次成功地描记到心腔内希氏束电图,并获福建省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次年,时任北美心脏电生理协会主席的David  Benditt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访问并进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示范操作、旁道定位、PSVT的药物筛选。其后我院电生理检查室即开展包括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定位诊断、QT延长综合征诱发试验、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及病因研究、室上速及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和药物筛选、预激综合征旁道心内膜及心外膜标测、体表晚电位等。这些技术的开展不仅训练了一批精干的心脏介入技术队伍,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心腔内电生理知识,为后期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基础,使我院射频消融技术一开始即获得高成功率、低并发症的效果。

心电生理研究室还是国内较早掌握了心外膜标测技术的单位,早在1989年就与心外科合作,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手术患者进行心外膜标测和旁道切除。
射频消融术

1992年,在许春萱主任的主持下,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开始进行“射频消融能量滴定”的动物试验研究,奠定了射频消融能量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等关键技术的基础。1993年,胡大一、丁燕生、马长生等国内知名专家应邀来我院协助开展第一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此后我院即开始独立开展射频消融的临床工作,并陆续开展了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我院非常重视与国内外学者的技术交流。1994年台湾长庚医院吴德朗院长来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交流指导。1996年英国著名电生理学者Edward Rowland博士和法国的Saoudi教授来我院进行房性心律失常经静脉射频消融手术和学术交流。国内许多著名电生理中心如北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多名专家均曾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手术演示。近年来,我院特别加强了对复杂、危重患者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如心肌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ICD术后、CRT-D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在三维标测系统的支持下,我院已经开始开展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手术。在心电生理研究室人员特别是许春萱教授、陈林主任的努力下,迄今我院已经完成射频消融术1700余例,其中包括室性心动过速147例,房性心动过速22例,心房扑动21例,心房颤动23例,小儿射频消融117例(最小者为1岁8个月),为省内开展最早、完成病例数最多、病种最齐全的医院。其中,室上速治疗成功率达99%,重要并发症仅0.2%(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科研成果《射频消融能量滴定法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先后获得省卫生厅和省科技进步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起搏治疗工作

在心脏起搏器植入工作方面,早在1976年我院即在省内安装了首台心脏临时起搏器,迄今为各种心脏病患者安置过700余例次临时起搏器进行抢救治疗,使大多数重危患者转危为安。1980年12月安装了省内首台永久性起搏器。随着心脏起搏器的发展,适应症的拓宽,2000年心电生理研究室在省内植入第一台四腔心脏起搏器和双心室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双心房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等三腔起搏器。2002年植入第一台ICD。2007年植入第一台CRT-D。目前累计完成各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共1500余例,创福建之最,其中包括4例小儿心脏起搏器(最小年龄为2周岁),最年老者为95岁。同时,针对起搏器患者制定严格的资料登记和随访制度。从第一台起搏器植入至今,所有患者均有登记在册和随访记录本。2008年成立了起搏器随访中心,每周一、六上午为固定起搏器患者随访时间。所有患者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王玲 综合整理)

省立新闻

信息查询